四塊高大的傳送結界石被曾凡放在平台的邊上,按照先後順序,正好是從大到小排列。
最大的藍星結界石有將近五百米的高度,綠星的就隻有二百米大小了,後麵一個一百米左右,最後這個隻有五十米高度,和第一個差了將近十倍。
以前沒有放在一起比較過,現在一對比才發現差距竟然有這麼大,它們的靈能波動似乎也有著相類似的規律。
他仿造的藍星結界石靈能波動幅度大,平均的波動頻率最低,往後麵體積越小,靈能波動幅度越小,頻率越高。
可是這代表著什麼意義呢?
前麵三個盡管也在散發靈能波動,可是他的共振毫無效果,隻有最小的這個炙陽星結界石有反應,曾凡試著將感應場穿透過去,發現那邊是一片虛空,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好像是在太空中。
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難道是原先的行星爆炸了,隻剩下這個傳送結界石?
也不對,假如行星都毀滅了,結界石怎麼能幸免於難?它的強度並不比其他隕石高,或許出口位置隻是巧合在那裏?
“你可以試著送一個綠星探測器過去,探測器可以進行遠距離探測,然後你再試著看看能不能收回來!”如意突然提議道。
好像是有可能呀,既然靈能可以往來,微米尺度的探測器或許也可以吧?
一九六八號綠星探測器順利的送過去了,可是曾凡和探測器的聯係瞬間就切斷了。
他和探測器隻是用腦波聯係內部智能係統交流,腦波也是一種電磁波,受到距離的限製,更無法穿過結界。
探測器過去後還在他的感應場內,他能發現探測器,隻是沒辦法交換信息。
“我們的之間的量子通訊係統也無法使用!你試試能不能收回來吧!”如意說道。
隔著一層結界,曾凡發現控製那邊的探測器靈能振動竟然那麼吃力,幸虧當時做的夠小,但凡再大一點他都要無能為力了。
值得慶幸的是這個送過去的探測器真的收回來了。
這意味著什麼?他也可能借助結界石的通道返回去。
探測器帶回來最重要的信息是兩邊時間不一致,那邊的時間比這個空間快很多,確實是在一個星係的小行星帶中,附近也有一塊大隕石,和這邊這個差不多大。
是不是結界隕石不確定,這種探測器不能測量靈能波動。
如意給探測器更換了一些探測設備,讓曾凡再送過去多花一點時間進行探測,主要是獲取那邊的星域圖,盡管知道希望渺茫,也要確認和前麵幾個空間有沒有相同的地方,萬一是同一個宇宙呢,那就節省不少時間了。
對現在的曾凡來說,一萬光年的距離都不算遠,但是這薄薄的一層結界,假如隔著的不止是空間,那可真是咫尺天涯了。
“你剛才收回探測器多用了幾倍的能量?我們仿照比例再做幾個更大,靈能更高的結界石,看看能不能將探測器送回前麵幾個空間!”如意提議。
這個想法很好,曾凡過去從來沒有往這方麵想過,他們最不缺各種隕石,收集了海量資源的四號研究院,還可以精準比例製作各種元素混合的結界隕石,曾凡隻需要製作最費功夫的靈能波動就行了。
很快四個精準放大的隕石就被製造了出來,隕石越大,結界波動改造起來越困難,耗時越久。
雖然不至於像第一個綠星隕石那麼費功夫,但是這四個大隕石花幾年功夫也不奇怪。
“我建議你先弄最小這一個,我們先要確認複製的結界隕石能不能傳送到同一個空間,如果這一點不能保證,那咱們的前麵的設想都要推翻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