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壞的情況沒有發生,曾凡從黑如意內部出去後,直接就召喚出了大寶劍,表演了一波禦劍飛行。
大寶劍自身三級結界毫無壓力的抵抗住白矮星的超強引力,還可以輕鬆自在的來回穿梭,星球表麵一萬四千多公裏,十幾分鍾就飛了一圈。
這顆壽命即將到頭的白矮星,地表沒有任何氣體存在,靠近它的任何物質都會被緊緊的吸附上去,然後不斷擠壓,分子結構徹底壓散,原子體積縮小到原來的幾十分之一,並且還在不斷的縮小,越小的原子擠壓的越厲害,越往內核裏麵鑽。
頭頂就是黑漆漆的看不到幾個星星的星空,下麵是一個發著淡淡白光的,無比光滑的地麵,整個白矮星就像一個無比巨大的球形節能燈泡,發的還是冷光。
確認了感應場和禦空術可以抵抗表麵的引力後,曾凡才從大寶劍上麵下來,懸浮在了星球表麵。
從空間內取出拳頭大一塊超導晶體扔出去,晶體一出了他的感應場範圍,迅速消失,下一刻就出現在地麵,仿佛凝固的豬油掉在了熱鍋裏一樣,開始慢慢的融化,幾分鍾內就變成了一大灘黑色的膏狀物。
還不算完,這些膏狀物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還在不停的沿著地麵擴散,顏色越來越淡,麵積越來越大,直到最後肉眼不能識別,仿佛完全消失一樣,整個過程不到一個小時。
要知道這種材質可以抵抗恒星輻射層幾萬度的高溫,在這裏隻存在了一個小時,就變成了最原始的狀態。
在曾凡的感應場中,分子結構解體後,那些本來就很小的氫氦鋰鈹等輕原子被迅速的壓縮變形,吸入了地下,碳,氧等體積大的原子,電子較多,體積壓縮變形很慢,緊緊吸附在地表原先的碳氧原子外層,麵積逐漸擴散到幾平方公裏,以落地點為中心,在地表鋪了一層。
兩層以上的原子們被巨大的引力瘋狂向下拉扯,最終隻有體積最大的金屬原子在外麵存在薄薄一層,這些原子的體積還在呼吸一樣收縮,膨脹,收縮,膨脹。
原子外層的電子,一部分在擠壓的作用下,逃逸成功,以接近光速奔向無盡的遠方。剩下的電子為了捍衛自己的地盤,在和星球內部的龐大引力進行著永不停歇的角力,直到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為止。
誰能想到,如此安靜美麗的地方,竟然如此可怕呢!
借助這裏龐大無比的靈能力量,曾凡的感應場第一次深入到原子內部,觀察納米尺度以下的世界。
比納米再小一千倍的尺度是皮米,最小的氫原子到大些的碳原子氧原子,更重的金元子,鉑原子,它們的半徑尺寸沒有它們的質量差距那麼大,從幾十皮米到一兩百皮米不等。
原子的質量和體積並不是絕對的正比關係。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從上至下排列,質量越大半徑越大;同一周期的元素,從左至右排列,質量越大原子的半徑反而越小,這個規律不包括那幾種稀有氣體。
當原子失去核外電子,變成離子狀態的時候,體積會急劇縮小。
質量占據原子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原子核,半徑通常不到原子半徑的萬分之一,就好像一個足球場上的足球差不多。
這顆白矮星的地表在曾凡微觀感知中,就是由無數半徑縮小了幾百倍幾千倍的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原子核和原子的尺寸比例就變成了一個房間裏麵的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