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十一假期兩人都沒有再聯係,薛燕幾天後的個人空間更新了一張古箏的照片,應該是已經開始學習了。
曾凡的大學生活進入正軌,除了課程表依然變幻莫測以外,日常生活和其他的本科生沒什麼太大區別了。
小的區別依然有,他的課程比較多,社交活動更少,朋友圈也很小。
除了幾個作息差別很大的舍友外,幾乎沒有往來密切的同學,他不參加別人的無聊聚會,也沒有參加任何一個教授的研究項目,依然在補充基礎知識的階段。
國慶假期後的第二個周末,保城三中的運動會如期舉行完畢,薛燕果然拿到了八百米跑高二年級組的第三名,可惜今年學校沒有沒去年大方,三等獎隻獎勵了一個不鏽鋼保溫杯,讓薛燕無比鬱悶,在周末倆人連線中怨念很大。
她當然不是差那幾百塊獎金,隻是沒獲得期待獎勵,心裏不舒服,其實她還不是落差最大的,那些拿第一名的才怨念最深,畢竟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在意一千塊獎金的。
這些事情曾凡就不怎麼關心了,他已經不再是保城三中的學生,今後發生交集的機會也不多,那裏和王李鋪鎮中學一樣,已經成為他人生的過去時。
當前,曾凡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學習各門類的基礎知識,自學理解不了的疑難就去找任課教授套近乎求解答,隨著他在學校的名氣增加,教授們對他的態度也普遍好了很多。
別看他隻是一個剛入學的本科生,可是提出的問題很多該領域的資深教授都不一定能解答,對於這些終身研究學問的人來說,能在其擅長的領域被問住,提問的人無論什麼身份,都值得鄭重對待。
正是如此,才有好幾個教授邀請他參加自己的項目,希望把他當弟子培養,都被曾凡以知識儲備不足為由暫時拒絕了。
曾凡最近正在看的是量子場論,量子電動力學,超對稱理論這種進階類的物理教材,還涉及到更複雜的數學計算,在概念上已經接近當前物理學的前沿了。
涉及到目前最小尺度的粒子形態研究,基本上所有的觀察手段都不起作用了,和天文學也很類似,觀測到一些大致情況,然後就是假設一個可能性,通過複雜的數學計算進行推理驗證。
驗證方法就是建造更高能量的加速器,將微觀粒子加速到極高速度進行對撞,用更精細的測量和計算,驗證現有的理論,數學計算再完美,也需要測量觀察到的數據進行證實才行,不然就隻是猜測而已。
他現在的學習就是將前人驗證過的理論和概念重新推導計算一遍,理解吸收,再學習更前沿假設出來的理論,或者去實驗驗證這些理論,或者自己假設一套理論並且推導出來,使其在數學上能夠自洽。
無論哪一條路徑,都需要花費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去鑽研,這個學校的那些頂級教授都是做的類似工作,全世界無數的最頂級的學者都在這些前沿領域進行研究,大部分人一輩子默默無聞,能在同領域學者中揚名立萬,那都需要做出很大的貢獻並且得到大家的認可才行。
一所所大學,研究所就好像一個個江湖門派,各有各的絕技和功法,但是基本的原理和內功卻完全一致,就是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引力,所有的功法都是由這四種力引申出來,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由最微觀的幾十種粒子在這四種力的相互作用下組成。
各大門派的頂尖高手畢生都在鑽研這四種力,以及這四種力作用下最微觀的粒子,企圖堪破宇宙最終極的秘密,現代的一切科技發展都是這些研究產生出的附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