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催眠(1 / 2)

聽了交響樂團的現場演奏後,確實給曾凡帶來了一些啟發,他找來交響樂的CD音頻進行研究,發現多個樂器搭配起來,比單一聲音更加容易給人帶來觸動。

天才的樂手用一種樂器獨奏就能打動人,可是變成錄音後,這種特殊的魅力加成就消失了大半。

相反,哪怕平庸的樂手,足夠多疊加到一起,搭配適當的旋律,一樣可以給人帶來非同一般的體驗。

他開始在編輯笛聲音頻的時候,進行多個音頻疊加操作,按照不同時域間隔開,形成類似和音的效果。

交響樂團演奏中的很多樂器搭配方法都可以嚐試,隨後的幾天時間裏,曾凡用幾種不同方式編輯了笛聲音頻,在實驗室對小白鼠進行播放,果然取得了一些效果。

小白鼠們不再像往常那樣幾乎毫無反應了,雖然不像聽他吹奏的時候那樣集體安靜下來,至少有一部分不再活躍,動作減少,顯然是受到了音頻的影響。

“今天的錄音有點怪,旋律還是往常的旋律,笛聲似乎變渾厚了!”劉一凡思索著說道。

“以前隻是對一個笛聲波形進行編輯,今天我將同一段波形錯開時間進行了疊加,每個都進行了單獨修改,看來思路對了!”曾凡心裏也很高興。

“是自己給自己和聲嗎?”瑪麗感興趣的問道。

“差不多的意思,可以這麼理解!”

“確實比單純的笛聲多了一些味道!”瑪麗誇獎道。

“還要感謝你的提醒,不然我可能還在重複做無用功!”曾凡真心感謝道。

“我不過是隨口說說,還是你自己有能力!”瑪麗被他鄭重感謝的有點不好意思了。

“你還要抓緊這幾天的時間,快輪到我們用設備對人進行測試了!”劉一凡提醒道。

“我知道,有了方向,後麵就容易點了,不至於到最後毫無收獲!”曾凡說道。

後麵幾天,曾凡花費了更多的時間用不同方式編輯笛聲音頻,然後第二天拿過去測試,找到了對小白鼠效果最好的幾種編輯方法。

然後,不斷對這幾種方法進行優化,爭取達到最大的效果。

這些編輯後的笛聲音頻,曲調和原先一樣,聽起來和他現場吹奏聲音的變化也不大,卻產生了某種類似的效果。

劉一凡和瑪麗兩個聽眾表示很認同,那些小白鼠也用行動表示了認可。

時間到了十二月中旬,他們也開始用實驗室設備進行後續試驗,對報名的學生誌願者進行腦波測試。

從1924年人類首次發現腦電波以來,腦波監控的儀器一直在不斷演進發展,但是想要獲得精確的腦電波信號,一直是一大難題,後來人們發明了植入式電極設備。

植入式電極隻能用於少數特殊人群,並且後遺症太多,無法大麵積進行實驗,隨著芯片技術的發展,各種傳感器精確度越來越高,體外腦波監測設備也越來越先進。

羅伯特這種腦波測試設備剛剛開發出來,隻能在實驗室使用,製造很複雜,成本高的嚇人,更主要的是別的地方花錢也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