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的同時,曾凡大腦也在不斷思考運轉,這次實驗向他打開了一個全新世界的大門。
假如把人類基因組序列當做一個程序,一對對堿基就是組成機器語言的一串串零和一,隻是它們的組合方式比現在計算機的二進製複雜的多,破解起來難度也更大。
自己這個超級程序員能不能破解開人類基因組這個超級程序呢?
從目前來看,他還需要收集更多更詳細的數據,單純這一個基因包含的信息還遠遠不夠。
就是這一個基因包含的幾千個堿基序列,他也還沒搞明白呢,這些天的實驗也是在前人總結的經驗基礎上,做了一些簡單的假設求證,
目前能得出的結論也隻是基因會影響機體脂肪消耗能力,容易造成脂肪累積,從而造成肥胖引發一係列並發症。
至於這個基因如何造成這種現象,其中的堿基序列各部分都發揮了什麼作用,還完全兩眼一抹黑。
就好像對一個未知程序做黑盒測試,隻是知道了程序具備的一部分功能,內部的運行機製,編程算法還沒搞明白。
從這個角度看,破譯基因功能,和破解一個未知程序很相似,不同的是它的編碼規則更複雜,破譯過程也更艱難。
破解普通程序隻需要在計算機上麵對屏幕敲鍵盤就行了,破解基因序列則必須在顯微鏡下操作,還需要進行很長時間的實驗驗證,難度可想而知了。
能不能寫一個模擬生命基因功能的程序,在計算機上進行模擬破譯呢?
現在已知數據太少,精確度不會很高,隨著破解進度的增加,未來精確度會越來越高,當突破某個臨界值後,或許不再需要細胞實驗,動物實驗,在計算機上就能破譯基因的功能了。
到時候,不但人體所有基因功能都可以破譯出來,還可以修改某些基因,看看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然後再進行實驗求證,完成一次基因的進化。
到那時候,甚至可以通過軟件設計,用基因編輯重組製造出一個全新物種,那可是神才能擁有的能力!
想想就覺得激動,曾凡被自己這個大膽想法震驚到了,反複思索其中的可能性,越想越覺得值得一試。
人類基因組測序就相當於破解生命程序的源代碼,他寫的計算機程序就相當於將這些源代碼在計算機上重新編譯一遍,可以模擬真實人體情況運行起來。
現在的計算機雖然強大,算力方麵估計仍然難以支撐,初始的程序架構不能太龐大,功能也不能太複雜,可以根據需要一點點逐步擴展。
人類基因組的測序工作已經進行了大半,他可以嚐試根據破解出來的這些序列,總結規律寫一個反編譯程序,加快測序進度。
測序流程這段時間他天天都在做,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基因堿基序列的組成規律不敢說完全掌握,至少也摸清了大半,對他的程序來說已經夠用了。
被這個想法所驅動,曾凡沒有像往常那樣按時睡覺,熬夜把自己的構想變成了代碼。
光有程序代碼還不行,還需要把測序完成的基因序列導入進行計算,這些在他宿舍的電腦上做不了。
將程序刻錄到光盤上,曾凡淩晨三點多跑到實驗室,在實驗室的電腦上開始操作,實驗室的工作站比他的宿舍電腦當然算力高多了,更主要的可以高速獲取基因組數據,還可以調用學校超級計算機的算力進行運算,效率提升可不是一星半點。
由於數據量龐大,導入過程就需要幾個小時,程序運行總結規律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曾凡盯著屏幕困意上湧,趴在桌子上麵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