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兩個月(1 / 2)

基因測序程序推測出來的結果經過幾天的驗證,沒有發現大的失誤,被帕米拉教授當作一項新成果通報了上去。

預測出來的結果無論是當作參考,還是當作後續測序的依據,都有很大的價值,這是她領導下做出的成績,也代表學校的榮譽。

當然,曾凡的創意和貢獻更不容抹殺,雖然隻是入學一年的學生,他的成績學校各科目教授共同見證,做不得假,完全有參與項目的資格。

科學界盡管難以避免論資排輩的現象,但是誰也無法忽視年輕人的作用,很多當年顛覆性,甚至離經叛道,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理論,都是當時的年輕人提出來的,而科學家上了年紀,往往也意味著再難以有重大的突破。

曾凡對帕米拉後續的操作一無所知,也沒有那麼在意,他現在專注於新的細胞實驗,更深入的探索基因分裂複製的過程,怎樣按照基因堿基排序生成肽鏈,產生特定類型的蛋白質,從而操控生物體各項機能。

相比獲取這些知識帶來的滿足感,那些附屬的榮譽對他來說,真的不算什麼了。

實驗室裏有最先進的設備,帕米拉又對他足夠支持,曾凡可以一點點獲取需要的數據,慢慢完善自己的基因功能模擬程序。

三十億對堿基看似很多,由不同堿基排列形成的基因數目不足三萬,很多其中的規律都已經掌握了,並不需要曾凡從頭做起,他要做的是根據已知數據摸索堿基序列的規律,弄清基因編碼的規則和對應的功能變化。

這樣不需要一一去做實驗,就能準確推測出基因的功能,可能起到的作用,很多基因的功能不像單眼皮雙眼皮那麼明確,而是多個基因互相影響,牽一發而動全身,即便是實驗驗證,以現在的手段也很難完全弄明白。

基因功能的破譯難度可比基因組測序難多了,如果他這個程序能做出來,即便是隻能模擬細胞內部的演化,那也是了不起的成就,對後續的研究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

曾凡現在細胞實驗的目標不再是一個基因,而是一組相關聯的基因,都是和人體能量消耗以及營養吸收相關聯的基因。

不僅僅關係到哪些基因容易使人發胖,還有哪些基因讓人體能量轉換效率高,更有爆發力,或者更有耐久力,同樣的新陳代謝次數,效率更高的機體當然更優秀,也更容易長壽,這些功能不像外形五官那麼明顯,對人體實際的作用卻更大。

細胞內的演化過程即便是實驗室的設備也隻能觀察到一部分,更多的結論是根據實驗結果反推加各種計算,為了確保準確,相同的實驗要反複的做,排除各種意外因素。

因為主要是收集細胞內基因分裂複製,轉錄翻譯到蛋白質生成的各種數據,曾凡的實驗可以反複的做,哪點不確定就要重複做一次,不再像第一次得到結論就算大功告成。

新學期的課程他報的都是和基因相關的生物,化學科目,一兩年內他打算死磕這個領域,不能半途而廢。

課程他同樣沒打算去上,反正大部分任課的教授都在這個實驗樓裏,有什麼疑惑比在課上問還方便,課本上的知識基本上都是已經確定的東西,閱讀理解對現在的他來說沒有難度,需要他提問的都是課本上沒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