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計劃在香港待兩三天就回去,結果因為研發抗癌病毒藥劑拖延,曾凡在這裏停留了半個月還沒有回去的確定時間。
黃湛出院第二天,新的抗癌病毒藥劑送到陽和醫院,又有十名癌症晚期患者接受了藥劑注射。
這次曾凡沒有出麵,合作協議達成,小範圍臨床試驗以黃河藥業公司的名義進行,患者及其家屬需要簽署更嚴格更具有法律效力的免責協議,他也沒必要認識那些試藥患者,隻需要專心開發藥劑就夠了。
他並沒有企圖一下子開發出高通用性的抗癌病毒,這次選取的都是與黃湛癌細胞標靶相似度高,失效的抑癌基因重合度接近的癌症患者,後麵也會選取類似的患者。
選取患者並不局限於肺癌,其他部位的癌症隻要同屬於上皮細胞癌變,都有可能具有相同標靶,曾凡準備根據取得的癌變基因信息逐漸擴大標靶範圍,慢慢增加抗癌病毒的通用性,這些光靠計算機模擬不現實,必須有大量真實數據支撐,短時間內還沒有人能接替他的工作。
有了香港眾多富豪支持,黃河藥業增資擴股迅速完成的同時,陽和醫院附近的一處辦公樓被迅速改建成了黃河藥業的藥劑實驗室。
很多設備來不及買新的,都是直接從袁勇的實驗室搬過來,後麵新設備到貨再給他補上,反正有幾個大財主做後盾,港島大學當然沒有任何異議,幾家每年的例行捐款比他們收的學費都多呢。
曾凡的工作地點也轉移到了新實驗室,這裏位置地處半山腰,可以俯視整個中環和維多利亞港,忙碌之餘遠眺一番,確實可以放鬆心情,提升工作效率。
有便捷的互聯網,在加州理工的小白鼠基因功能演化模擬他同樣不會耽誤,隻是兩邊時差十幾個小時,他難免要時不時的熬夜。
實驗室工作人員除了袁勇和他帶的三個博士生外,又加入了三男兩女五名陽和醫院的年輕醫學生,都是醫學博士畢業,各方麵綜合素質都很強的優秀人才,都是三十左右的年齡,最小的也比曾凡大七歲。
這些年曾凡已經習慣了與比自己年齡大的人一起工作,港島大學很多課程都是英語授課,對這些學生來說,英語和母語差別也不太多了,與他們全程英語交流反而比粵語更順暢,很多生物學單詞翻譯成粵語他反而不太適應。
他們十個人算是這個新創建的‘神農實驗室’第一批研究人員,當然都要和黃河藥業簽署聘用協議,除了參與研究工作外,也要盡到保密責任。
相對應的,他們額外的薪水和激勵同樣不會少,可以比肩那些世界一流藥企,曾凡盡管是股東身份,仍然會有高額薪資和激勵,這些都是行業規則,也是藥品研發成本的重要開銷部分,對高科技企業來說,人才就是核心競爭力。
李半城不是舍不得花錢研發,隻是以前請不到值得投資的人才,不願意承擔太多風險,現在曾凡主動送上門來,投上十億八億美元試水,對他來說壓力不大,萬一真搞成了,那也算是萬家生佛,皆大歡喜,這個風險很值得冒一下。
作為實驗室實際主持人,曾凡在研製新型抗癌病毒藥劑的同時,就是給包括袁勇在內的其他九個人補課。
盡管除了他之外,別人都是醫學院在讀博士或者博士畢業,袁勇更不用說了,他帶出來的博士都有一個排了,可是對基因組方麵,分子生物學方麵的最前沿知識掌握比他都差很多,更別說剛剛興起基因編輯技術,他們也就是比普通人多一些基礎知識而已。
能進入這個實驗室的都是萬裏挑一的人才,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超強,曾凡列出必要的書單讓他們工作之餘自己去學,然後邊動手邊講解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