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在加州理工做的第一個研究項目就是關於聲音傳播效果的,對於怎麼樣將現場音樂通過數字處理技術,最大程度傳遞相似的體驗到聽眾耳朵裏,他也算這個領域的專家了。
盡管不能百分百還原現場體驗,也比過去的音頻處理技術進步一大截,這種體驗的提升可不是那些昂貴的音響設備能帶來的,而是能普惠到絕大多數普通的音頻設備。
這篇論文的研究成果他也沒有藏私,做成了一個功能插件,在開發環境下的音頻處理軟件都可以使用,點點通訊軟件,點點音頻播放器,點點視頻等軟件都是他親自修改的代碼。
有了這項成果的加持,那些現場感染力強的選手演唱,觀眾通過網絡播放也能獲得現場高度相似的體驗。
每組五個選手先播放演唱視頻,然後現場出題目展現才藝,看看選手應變能力,最後五個評委裝模作樣商議一下,殘忍淘汰一位選手,主持掌握現場節奏,還要煽情烘托氣氛,既不能太過分讓選手出狀況,也不能太平淡,那觀眾就要睡著了。
把這場選秀節目當作電視劇看,芒果台主持人汪汪是男主角,羊城台的女主持毛毛是女主角,五個評委是大配角,那些選手都算是特約演員,表演出色的進入二十強成為下場直播的簽約演員,其他的選手就是重在參與了。
整場直播觀眾看到的是台前表演,還有眾多幕後的工作人員,燈光,特效,樂隊,音響,舞美等等,當然最主要的是導演,導播,多位副導演,這是一鏡到底的電視劇,難度相當的大。
男女主角和配角評委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劇本,還要隨時接受幕後導演的指令,可能臨時變更劇情和台詞,至於那些選手嘛,就看個人悟性了,大多數是臨場發揮,或許有少數人能從某些渠道獲取劇本,從而占據某些優勢。
但是,有些人天生就適合做演員,哪怕沒有劇本的自由發揮,一樣能勝過大多數科班出身的選手。
梁艾莎就是這樣的選手,她不是那種讓人一見驚豔的美女,一米六八的修長身材卻能抓住大多數人的眼球,獨具特色的嗓音和演唱天賦,將《我的未來不是夢》這首歌唱出了自己的風格,尤其清澈醇和的高音區,高頻音震得人頭皮發麻,如飲美酒般陶醉其中。
哪怕播放的是錄影,依然震撼全場,主持人汪汪一時間都忘了台詞,現場尷尬的沉默了幾秒鍾才請評委點評。
這首歌不是光有高音就能唱好的,從誕生開始十幾年來,還沒有人能超越原唱張雨生,梁艾莎的演唱已經超越了大多數模仿者,普通人或許聽不出差別,在專業人士的耳朵裏,能聽出很多不一樣的細節。
歌詞尤其切合她的年齡和經曆,也讓她不是單純的演唱,而是一次身心融入的真情表達,具有了超越絕大多數專業歌手的效果。
與梁艾莎同組的幾名選手對比之下黯然無光,幾位評委都沒有從剛才的震撼中恢複過來,互動環節的對話幾乎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兩位主持人拉都拉不住,淘汰了一位選手後,繼續下一組的比賽。
五人一組進行比賽,五十人共分成十組,每組表演完互動一下就淘汰一個,梁艾莎在第三組,每次最後評委商議決定淘汰誰的時候,主持人汪汪站在誰身邊,評委商議的結果就是淘汰誰,也不知道是真的巧合,還是在暗示。
看的同時曾凡也在心中暗自評判,哪個水平高,哪個會被淘汰,接連幾次判斷都沒準,感覺毫無規律可言,唱得好的可能被淘汰,長得漂亮也可能被淘汰,似乎完全是隨機選擇,就為了調動觀眾情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