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作曲(1 / 2)

隨著耿厲的磐石安保香港分公司開業,他們手下可用的人也多了起來,神農實驗室和磐石安保簽訂了安保服務合同,他們的人員食宿費用都不需要自己花錢,每個月還有固定的收入,簡直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當然,作為神農實驗室的核心人員,曾凡的安保也得到了加強,不再隻有耿厲和吳小林兩個跟班。

岸上的實驗室安保完全由他們負責,擂鼓島從建設開始,磐石安保就已經入駐,那裏原先的建築利用起來成了他們的基地,日常訓練的同時,也負責島上建築工地的安全保障。

曾凡一家人的出行日常也都納入安保範圍,這也不算公器私用,而是神農實驗室董事會一致決議,相比於他的重要性來說,那點安保費用支出簡直不算什麼,他完全可以自己掏錢,隻是為了安保措施一致性,沒有單獨另簽協議,而是作為神農實驗室整體安保一部分,其他一些核心人員也會接受不同級別的安全保障。

車輛從何賭王的私家遊艇碼頭出來,已經下午三點多鍾,正在回實驗室的路上,接到了黃湛的電話,他的歌詞已經寫好了,問曾凡什麼時候譜曲。

於是,車輛繞道去西九龍接黃湛,然後回家研究譜曲。

“你的保鏢換人了,原先那個小吳呢?”黃湛上車後先和耿厲打招呼,看到司機是個生麵孔就問道。

“吳小林有別的工作了,我沒能力幹不了別的,隻能繼續跟著曾凡跑跑腿了!”耿厲笑著解釋道。

“這說明阿凡信任你嘛!他這麼有錢,手指縫隨便漏一點就夠你全家人吃喝不愁了!”黃湛哈哈大笑道。

“老黃,你寫的歌詞呢,先給我看看,不滿意要返工噢!”曾凡直入主題道。

黃湛從口袋裏掏出兩張折疊成小塊的信紙,交給他說道:“我自己是非常滿意了,你故意挑刺可不行!”

第一張紙上密密麻麻寫了不少字,寫的是歌詞創作由來,既然要寫古風歌曲,當然要從古詩詞中去找靈感了。

北宋詩人,畫家王鞏,字定國,出身官宦世家,靠蔭補入仕,元豐二年受蘇軾烏台詩案牽連,謫監賓州(今廣西賓陽)鹽酒稅,當時的廣西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煙瘴之地,生活條件惡劣,典型的窮鄉僻壤。

王鞏家中原先養著好幾個歌女,貶謫定案後,家奴歌女紛紛散去,隻有一位名叫宇文柔奴的歌女願意陪伴他一起去賓州。

幾年後,王鞏回到京城與蘇軾再次相聚,一點沒有頹廢之情,身體和精神狀態反而更好了,蘇軾很好奇的問原因,於是王鞏喚出柔奴相見,自彈琵琶為蘇軾獻唱了一首歌,蘇軾大為驚歎,詢問她嶺南生活是不是很苦,柔奴回了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蘇軾沒想到一個柔弱女子竟能說出如此豁達之語,對柔奴大為讚賞,當即為她填詞寫了一首《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裏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王鞏和宇文柔奴的故事也因為蘇軾這首詞傳為佳話,黃湛的第一首歌名就叫做《點酥娘》,以柔奴為第一人稱寫的歌詞。

這頁紙上不單有歌詞背景介紹,還有黃湛設想的曲譜類型,伴奏樂器,大概的節奏風格都有了。

“有資料記載王鞏善於吹笛子,這一項正符合你的特長,曲譜伴奏以笛子為主,我的想法是加入廣西山歌中的一些曲調,整體風格要輕快明亮,適當加入一點高音節奏!”黃湛在一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