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克隆大腦(1 / 2)

經過一段時間對孫小空腦波的分析總結,曾凡忽然有所感悟。

不同的音視頻信號進入大腦裏,也是轉換成強弱不一的生物電信號。

這些信號通過視網膜神經,耳蝸神經處理後傳輸到大腦中樞,先在視皮層,聽皮層等區域進行簡單處理。

然後,信息被相關的神經元突觸傳遞到更高級的認知區域,如海馬體,杏仁核,前額葉等相關聯區域,這些區域負責將外來感知輸入與上下文、時間和個人情緒狀態相結合,形成具有情境性的情節記憶。

海馬體區域通過其位置細胞、頭部方向細胞等功能單元,將空間信息和其他非空間信息整合在一起。

前額葉區域則參與構建情景框架,並對事件的意義進行評估和解釋。

與此同時,杏仁核區域等邊緣係統結構處理與情緒相關的記憶成分,增強了記憶的情感強度和持久性。

這些隻是看到視頻後的短期瞬時記憶,在大腦中存在的時間很短暫。

在經曆一段時間後,新形成的比較深刻的記憶從短期存儲轉換為長期存儲,將要經曆另一個記憶鞏固的過程。

夜間睡眠,特別是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對記憶鞏固至關重要,因為在這些階段中,大腦皮層會回放白天部分記憶深刻的經曆,相關聯的神經元會重新經曆一遍信號放電過程,有助於穩定和加強新產生的神經連接。

長期記憶的形成也意味著大腦中處理相關聯信號的神經元新的突觸產生,新的蛋白質被合成,它們像圖書館藏書一樣,將一直存在於大腦中,直到因為空間不足被新的記憶內容取代,或者關聯的神經元老化衰亡而逐漸消失。

如果能理清這些神經元的功能和編碼,各種突觸產生的規律,關聯蛋白質的編碼規則,那麼就可能直接讀取大腦中存儲的記憶。

反過來,對不同的神經元施加相應的生物電信號,也可能直接在生物體大腦中生成同樣的記憶,就像不同的計算機之間複製傳輸文件一樣簡便快捷。

曾凡的親身體驗已經證實,他可以通過腦波對小猴子孫小空直接產生影響,隻是這種影響很微弱,還需要匹配語言和手勢。

當然,也可能不是影響微弱,而是孫小空的認知有限,理解能力差,如果他倆接觸多了形成默契,或許不需要手勢和語言配合,一個眼神,甚至不需要眼神,它就能明白自己的意圖。

曾凡又想起那次在食堂想拿兒子做腦波測試的事情,他和薛燕沒有任何交流,薛燕就清晰的感受到了他的想法,對他提出嚴重警告。

那次也可能隻是薛燕出於母親的敏感產生的聯想,與腦波感應無關,但是至少也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性。

不少的夫妻或者朋友同事,相處久了會產生默契,很多時候不需要直接的語言溝通,就能產生一樣的想法,為什麼就不能是腦電波彼此產生共振呢?

有的人是相處久了,足夠熟悉和了解,才能偶爾產生腦電波共振。

有的人從沒有見過麵,第一次相見,也會產生同樣的共振,和音樂上的共鳴有種異曲同工之妙。

專心於研究之中的曾凡對時間的感應變得很遲鈍,一天的時間他總是感覺很短,經常感覺剛工作進行一會,又到了吃飯的時間,午飯後時間不久,又到了晚飯的時間,一天的時間就沒了,工作幾乎沒有多大進展。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偶爾關注一次,發現幾個月的時間又過去了。

整個二零零六年,曾凡感覺除了多了一個兒子,幾乎沒有完成什麼工作,就飛速的溜走了。

無心插柳的藍藻監控係統對國家來說可能意義重大,對他的研究工作來說,隻是一個過渡階段,算不上真正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