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的快!跑的快!一直沒有眼睛,一直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小家夥背著小書包,在曾凡的身邊跑前跑後,嘴上唱著新學會的歌曲,特別的歡實。
“爸爸,老虎沒眼睛,看不見路也能跑嗎?”曾水跑著跑著停下來問道。
“通常情況下可能不行,你唱的是兩隻老虎,他跟著前麵那隻跑,用耳朵理論上也聽聲辨位,需要聽覺能力特別厲害才行!”曾凡回答道。
“我們王老師說,‘隻要有腿兒就能跑’,哈哈!”小家夥繪聲繪色的學老師說話。
“你們老師說的沒毛病,有時候不需要太較真!你是學唱歌,又不是寫歌詞!”曾凡也跟著笑了。
“爸爸,我跟在你後麵,我要試試用耳朵聽聲辨位,閉著眼睛走路回家!”曾水突發奇想說道。
想到馬上就做,跑到曾凡的身後,閉上了眼睛跟著他走路。
“那你可要小心,我的大概位置你能聽聲音識別到,聞氣味也能感應到,可是腳底下的路就沒那麼容易了,當心腳下有坑,有台階把你絆倒!”曾凡自顧自的邊走邊說。
“這條路上沒有坑,隻有幾處台階,我都知道在哪裏!”小家夥在他身後大聲說道。
“你知道大概在哪裏,不用眼睛看你知道具體位置嗎,要知道哪怕判斷差半步你就會踩空!”曾凡問道。
後麵的曾水不說話了,努力的用耳朵聽聲辨位。
如果是別的孩子也就是一時興起,玩一會聽不出來也就算了,小家夥可不是普通人,他的大腦遠比普通孩子更發達。
人耳的結構差別不大,聽聲辨位最難的不是聽,而是分辨和判斷,需要聽覺中樞神經係統格外發達,將耳蝸神經將接收到的各種微弱聲音信號進行大量複雜的運算,判斷識別聲音來源,獲取精確的環境信息。
同一個音源聲音受到周圍環境反射,傳入耳廓,在耳廓聚攏後通過耳道反射、折射傳進耳蝸,轉變成極為微弱的生物電信號,然後傳導進大腦聽覺中樞,進行識別判斷。
周圍環境有很多不同來源的聲音,大部分都很微弱,聽覺中樞會自動過濾掉認為無用的信息,隻將最清晰的聲音識別後傳達到決策中心,於是我們就聽到了聲音。
是汽車聲,喇叭聲,還是鞭炮聲,走路的聲音,與自己大概的方位、距離,都能迅速做出相應反應,如果是語言聲音,還要進入大腦左半球額葉、顳葉相應區域進行語義識別,音色識別,判斷聲音來自於誰,什麼意思等等。
受到曾凡無意識影響,曾水遠超普通人的意念場可以讓他對大腦進行更多有意識的精細控製,對外界所有聲音在聽覺中樞層麵進行更詳細的分類甄別。
通過雙耳接收到聲音的微小時間差,大多數人都可以憑經驗對聲音來源方向進行定位,通過聲音強弱以及不同折射途徑到達的時間差,可以進行距離定位,每個人憑經驗都能做到。
難度真正大的是更精細的定位,每個人的能力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很多東西不發聲,隻能通過對各種反射聲音的極細微差別進行識別判斷,那個就更難了,即便是蝙蝠,也需要自己發聲,自己接收才能進行精確定位。
還有路麵的平整度,哪裏有牆壁,哪裏有台階,哪裏有樹木,哪裏有護欄,哪怕是對聲音專注力更強的盲人,都很難做到精確識別。
在傳授兒子經驗的同時,曾凡也在做著類似的嚐試,兒子無意中的做法對他也產生了很大的啟發。
以往他一直試圖通過意念場直接感應周圍的非生命物質,幾個月來都是毫無進展,或許就是因為他的思路不對,有點太急於求成,總想著一步到位。
人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無論是眼睛,耳朵,還是鼻子,舌頭,或者全身的觸覺神經末梢,在微觀層麵都是通過粒子之間的能量傳遞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