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小家夥每天沉迷於他的畫作,幼兒園裏麵畫,放學後回到家裏繼續畫,一張又一張大同小異的作品畫出來。
幼兒園的老師跟他們夫妻反映情況,曾凡的說法就是由他去,不影響別人就不要管他。
小家夥的在班級的地位比老師還高,既然他願意畫畫,家長又放任不管,老師們當然也隻能聽之任之了。
在他的帶動下,班級裏的其他小朋友也對畫畫興趣高漲,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塗鴉作畫,他們的班級好像成了美術興趣班。
別的小朋友都是花朵,小草,要麼各種小動物,各種昆蟲,或者建築物,簡易的人像畫,隻有曾水,始終都是一簇簇,一捆捆的白色、黑色、棕色的微觀結構。
他的每張畫乍一看都一樣,仔細看又都各不相同,細微的結構每張都不一樣,還並不像是隨機畫出來的。
隨著畫的數量增多,一簇簇的圖畫越來越形象,盡管老師看不出他畫的小貔貅在哪裏,可是也看得出來他的進步。
玉貔貅價值不菲,兩口子倒是不怕丟,就是在外人麵前隨便展示影響不好,也容易招惹麻煩,曾凡允許他帶著去幼兒園,但是交代他不要給別人看,小家夥一直藏得很好。
老師問他畫的是什麼,他就說小貔貅,老師們都看過一遍,也沒人看懂和貔貅有什麼關係。
在幼兒園裏一天,除了吃飯睡午覺以及其他必要的集體活動,其餘的時間曾水都在聚精會神的畫畫。
一天能畫五六個小時,最開始一天隻能畫完一張,後來一天可以畫完兩三張,每畫完一張就被他收進自己的小書包裏麵,然後就開始畫下一張。
成年人都很難有這樣的專注力,更別說這個年齡的孩子了,一開始被他帶動的孩子跟著畫了幾天後,慢慢的興趣都轉移了,隻有兩三個還在堅持畫,他們畫的時候喜歡坐在一起,偶爾還互相交流。
其他孩子後來學習了水彩畫後,都開始用顏色更豐富的水彩筆畫畫,曾水一直堅持使用蠟筆在普通的畫紙上畫。
幼兒園有專門的美術老師,其他的小朋友還能指導一下,曾水畫的是什麼她都不知道,也沒法進行實際指導了,隻能交待有不懂的問老師。
剛開始的幾天,幼兒園的老師們還當做新鮮事討論,別的班級老師還過來看稀奇,時間一長,大家都見怪不怪,也就不怎麼關注了。
思路上受到兒子的啟發後,曾凡並沒有去學畫畫,而是依然按照原計劃用金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觀察拍照,一微米,五百納米,三百納米,一百納米不同尺度下觀察不同的物體,然後拍成一張張照片保存下來。
金相顯微鏡結合了光學顯微鏡和計算機係統,具備明場、暗場、偏振光、微分幹涉對比等多種照明方式,便於觀察不同材質的表麵,目鏡觀察到的內容還可以在顯示器同步,可以進行編輯存儲,輸出高清照片。
周圍常見的物品,玻璃、瓷磚、水泥、磚塊、石頭、泥土等等,還有各種不同材質的金屬製品,塑料製品,尼龍製品,木製品,紙製品,各種服裝材料等等,能收集到的都被他製成標本,在實驗室進行研究,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拍照。
當然,借助科學儀器進行觀察研究的同時,曾凡也將這些不同材質的樣品製作成珠子,串在一起隨身攜帶,有時間就拿出來在手上搓搓,仔細的感受不同的差別。
一段時間的努力下來,意念場的感應沒有明顯進展,曾凡的其他感官靈敏度鍛煉的增強了不少。
得益於曾凡超凡的基因調整能力,他的皮膚的感知功能越發的強大,已經能實現多頻譜的電磁波,聲波感知能力。
人眼能看到的可見光也隻是電磁波中很窄的一段,人耳能聽到的聲音也隻是所有聲波中的一部分,曾凡皮膚的在這方麵的感知能力已經超越了大多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