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播種(1 / 2)

穀雨前後,種瓜點豆。

院子裏的菜地被曾凡一鍬一鍬的深翻了一遍,準備繼續他老爸的事業,種些常吃的蔬菜。

不到三百平米的麵積,全部翻完仍然花費了他一上午的時間,以他改造過的身體仍然有點腰酸背發麻。

深翻完成隻是第一步,後續還要在此基礎上平整土地,做出地壟,方便播種和澆水,這就是個比較精細的活兒了,更耗費時間。

這時候曾凡有點慶幸院子不大,要是香港那邊他爸爸開墾出來的三四畝地,他就得幹上半個月才行了。

翻地比較費力氣薛燕幫不上忙,平整土地做地壟看上去輕鬆一點,她也想試試,可是這個活兒需要不停的直腰彎腰,用鐵鍬挖土,幹了沒有十分鍾,就把她累跑了,搬了把椅子坐在門口看著曾凡一個人忙活。

“物質材料的研究需要時間慢慢磨,你不如用實驗室的設備做一台機器人,來替咱們幹活,你覺得技術上有可行性嗎?”薛燕突發奇想的說道。

曾凡思索了一會,才說道:“單純用現在的矽基芯片,實現接近人類的高度智能很困難,機器身體內裝一個生物大腦也可以,就是感覺不倫不類,完全用基因方法改造出一個新物種來幫我們幹活,又有倫理風險,那還不如直接花錢雇人呢!”

“就是純機器人,不需要高度智能,能幫你鋤地,幫我們做家務,做飯就行,當然也不能太機械,得有一定的自我糾錯和學習能力!”薛燕提出具體要求。

“你找到我的軟肋了,機械工程方麵是我的弱項,機器人涉及很多領域的知識,從現在開始研究,等到明年種菜的時候能做出樣機就算進展神速了!”曾凡沉默一會,苦笑著說道。

“你覺得主要技術難點有哪些呢?我們慢慢研究嘛,你的材料感應研究我也幫不上多大忙!我們買下來那家公司,總要有個實際項目吧!”

“讓機器人動起來不難,難的是精細控製,還要考慮能耗問題,像你這樣幹不了幾分鍾就趴窩可不行!”曾凡手上的鐵鍬一直沒停,嘴上開玩笑道。

幹農活也有一定的技巧,頭一次幹的沒經驗,隻知道一股腦的使蠻力,很容易事半功倍,掌握動作的節奏很重要,張弛有度,讓肌肉筋腱有一定緩衝恢複時間,可以堅持很長時間勞作,總體效率反而更高。

這種技巧隻靠別人傳授不管用,需要自己在動作中去慢慢領悟,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有差異,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照搬別人的技巧往往效果不好。

薛燕不在乎曾凡的玩笑話,而是認真思考機器人的方案:“目前主流的機器人驅動方式就是伺服電機、液壓驅動和氣壓驅動,都比較耗能,結構也很笨重,我們能不能采用仿生肌肉驅動,不需要數控機床那樣的精準度,也不需要太大力氣,和普通人力氣差不多就行,主要就是用來代替我們勞動!”

改造生物曾凡已經很有經驗了,對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和基因功能也非常了解,反向的用機械結構模擬生物體功能對他來說很有挑戰性。

不采用生物體骨骼筋腱和肌肉的細胞結構,隻模仿其工作原理進行動作,對曾凡來說仍然是跨領域的工作,跨領域不代表他該領域的基礎知識比別人就少,他缺的隻是實際工作積累的經驗而已。

“需要做很多實驗才行,我們材料方麵的數據積累太少,結構設計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找到合適的材料,很多都需要我們自己去發明!”曾凡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既然要造機器人,當然要遠超市麵上那些產品才行。

接下來,一邊勞動挖土堆壟,一邊跟監工薛燕反複討論,機器人設計製造的一些實際問題。

對其他公司來說難度很大的軟件驅動問題,曾凡一點也不擔心,在編程方麵他很自信,反而是機器人的驅動和需要的材料讓他很頭疼,討論半天也沒有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