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劾奏折留中不發,在有些大臣的眼中,那就是皇帝還沒考慮好,也可以認為皇帝嫌彈劾的火力不夠。
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拿來說,就算查實了又能怎麼樣?
於是,彈劾詹士府官員,想要以小博大的彈劾奏折一下子就多了起來,彈劾的事項也越來越嚴重。
詹士府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機構,主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輔導太子成長,這詹士府的官員對太子影響很深,人員選擇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德才兼備的端重之士。
為了預防漢武帝時期江充離間父子感情的事情再現,詹士府的主要官員都由在職的京官中選拔,有尚書、侍郎、也有翰林學士,除了有德有才外,還要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才行。
洪武年間,詹士府初設,朱元璋親自把關,這項政策執行的很好,太子也培養的很成功,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朱標命短,掛的太早。
到了朱佑樘的這個時候,詹士府仍然設置,屬官大部分也都是兼任,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負責教導太子讀書的翰林學士,內閣大學士更是如此,都已經不再詹士府掛職,這個太子專屬機構已經有點名存實亡了。
這次被彈劾的詹士府掛職官員其實都有點冤枉,他們大多數都沒機會教導太子,連見麵的時間都少,而負責教導太子的大學士,翰林學士很多不在詹士府掛職。
剛開始有人彈劾詹士府官員,隻是少數人在投機試探皇帝態度,後來皇帝把這些奏折全部留中不發,彈劾的人越來越多,直指這些人教導太子不盡心,那就是項莊舞劍,把矛頭對準了內閣的三位大學士了。
內閣首輔劉健當年是皇帝的侍講學士,後來給太子上過課,現在是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現在是戶部尚書、太子太保;至於最晚入閣的東哥大學士謝遷,他長期擔任侍講學士,詹士府詹士,是詹士府名義上的最高官員,也是教導太子時間最長的人,現在還是太子少保,教導太子責無旁貸。
眼見皇帝連續幾天將彈劾詹士府官員的奏折留中不發,對他們票擬的駁斥意見不置可否,謝遷的壓力最大,於是上表請辭所有職務,回家養老。
表麵上就是把選擇權給了皇帝,不滿意我就讓我走人,實際上也是逼皇帝亮明態度,不要繼續縱容這股不良風氣。
以他們對皇帝性格的了解,如果是這次得病以前,這位皇帝當然會選擇後者,甚至這種事情都不會發生。
可是皇帝這次大病之後,行事風格變了許多,變得高深莫測起來,決策更加果斷,看似魯莽的決策好像都經過了深思熟慮,讓他們三個輔政大學士都無法反對。
前麵幾年皇帝隻是名義上的領導,實際上朝政大事都是他們三個處置,現在皇帝雖然不上朝,大部分奏折仍然按照他們的票擬意見處置,可是他們知道,現在的皇帝和以前不一樣了。
果然,謝遷的辭表遞交上去後,很快得到了皇帝的單獨召見。
曾凡已經逐漸適應了皇帝的這個身份,但是仍然不太喜歡在正殿召見大臣,自己高高在上,下麵的人低頭說話,感覺格外別扭。
他通常都是在日常讀書的側殿會見大臣,雙方都有座位,他坐在書桌後麵,對方坐在書桌前方,有點類似後世的公司老板召見員工商量工作,隻是老板桌換成了寬大的龍書案。
一番不能避免的叩拜禮後,謝遷入座,曾凡才說道:“謝愛卿不愧狀元出身,文采斐然,你的想法朕明白,想要朕盡快表態,壓下這股風波,可是我的想法你不明白!”
“臣愚鈍,還請皇上明示!”謝遷拱手請示道。
“自太祖建國至今已經一百三十餘年,英宗土木堡大敗被俘也有五十餘年,大明承平日久,弊端湧現,我們這艘大船已經開始漏水,隻靠修修補補起不了太大作用,如果不進行大的製度革新,以後隻能眼睜睜看著它慢慢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