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調整(1 / 2)

有了謝遷一年多的考察做基礎,再彙總錦衣衛、東廠探聽的北疆各路消息,後續平定蒙古的策略已經製定出來,這一場勝仗算是開了一個好頭。

曾凡沒有參與內閣的討論,通過意念場的影響,他的想法都會貫徹其中,大明不缺各種人才,隻是原有的製度禁錮了人才能力的的發揮,現在有了他的出現,這些有能力的都會盡量做到人盡其才,最大程度發揮他們的能力。

與明朝初年,戰亂災荒導致的人口驟減不同,經過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現在的人口總數已經增加了幾倍。

他的意念場還沒有覆蓋全國,僅根據已有的區域人口數量估算,大明人口總數至少已經超過一億。

這些龐大的人口既是巨大的財富來源,也是意味著龐大的負擔,有限的土地和財富被極少數人占據,大多數的貧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生存條件日趨艱難,這也是明朝中後期內亂不斷,外患無力應對的主要因素。

老百姓都吃不上飯了,既然早晚都會死,造反或許還能有條活路,不造反難道還等死嗎?

所以隻要遇到大的災荒,各種民間起義不斷,有人登高一呼,往往就能應者雲集,形成莫大的聲勢。

曾凡對外政策的核心就是:占領更多的土地,大量移民過去落地生根,政策上鼓勵其他民族學漢語講漢話。

華夏人占據世界人口的比例越高,這個世界未來越穩定,那比任何的宗教更有用處。

身為這次對蒙古戰爭勝利的幕後主導者,朱佑樘這個皇帝的威望也升到了更高,盡管他將大部分行政權力下放給內閣,卻絲毫無損於他的權威。

對內的改革政策仍然交由謝遷牽頭組織人去研究製定,他是一個很好的執行者,薊遼戰略完美落幕,休整過後,他將帶著化名曾水的太子繼續去江南考察。

《永樂大典》的刊印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募集了上百萬兩白銀,已經開始進行,按照曾凡的意圖,采用了大量簡化漢字,加入了標點符號,改用了從左至右橫排文字版麵,完全符合後世的習慣。

因為書籍太過龐大,整個刊印過程將持續多年,每年印製一部分,同時會印製其他暢銷書目銷售,盡量降低總體成本。

簡化漢字、加注標點符號,從左至右橫排版格式,曾凡並沒有強製推行,更希望潛移默化的進行,大家習慣了之後,他相信會自然慢慢取代原先那種落後的方式。

相比於科舉領域的改革,這些隻是不太重要的小事了。

他並沒打算全盤推翻現有的八股文,那樣就是和全天下的讀書人為難了,而是宣布將在明年全國的縣試和鄉試中,增加算學、農學、醫學、水文地理方麵的雜學內容,降低四書五經考核的比重。

考試的範圍就是他從永樂大典中摘出來的書籍內容,這部分書目也被提前單獨印刷出來,發往各省,讓士子早日開始學習。

戰爭的勝利提高了皇帝與朝廷的權威,也讓這項科舉製度的微調順利頒布了出去,些許反對的聲音迅速沉寂下去。

在京休整一個月後,曾凡下達了新的人事任命:解除東閣大學士謝遷薊遼總督職務;加右都禦史銜;調任江南總督,巡查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南方各省,提調各省市舶司,訪察民情,糾察不法官吏;有權任免正三品及以下官員將領。

總督起初的全稱是總督軍務,始於正統年間用兵雲南,後來又衍生出來總督糧儲,總督河道,總督漕運等專職總督,是某一項差事最高職銜,一般都是臨時性職務,由中央大員出任,並不是常設職務。

薊遼總督曾凡不打算再任命其他人,這次的江南總督也是為了方便謝遷去各地考察實際情況,另外的使命也是查看實地情況,重新組建遠洋船隊,打通南洋、非洲、美洲、澳洲、歐洲的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