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唐伯虎(1 / 2)

顧鼎臣祖籍也是江蘇吳縣,祖輩早年遷居昆山,他是商人家庭出身,以前的身世也頗為坎坷。

他的母親是顧家婢女,父親顧恂五十七歲偶然興起,於是就有了他,然後他的母親才被扶為側室,這個時候他兩個嫡出哥哥都已經成年。

偏偏顧恂正室夫人看他們娘兩個不順眼,從小對他們百般刁難,很長一段時間不允許他進家門,任由他在外麵自生自滅,後來嫡母去世,他才得以返回家門。

可能也正是有了這些經曆的刺激,顧鼎臣才發奮苦讀,皇天不負苦心人,二十八歲那年,殿試中一舉奪魁,成了那一屆的狀元,被授予翰林修撰,進入翰林院。

在翰林院沒待多久,父親顧恂去世,按規矩丁憂回鄉,守孝三年,直到去年才剛剛回京,繼續熬資曆,參與編修國史,整理前朝文獻。

如果不是皇帝一時興起,想要召唐伯虎進京,顧鼎臣還不知道要整理多久的史籍文獻,才能得到出頭的機會呢,因為他來自蘇州,祖籍也是吳縣,跟唐伯虎是老鄉,又年齡相仿,才撈到了傳旨的便宜差事。

他一路上放下身段結交唐伯虎,固然有老鄉的情分在裏麵,更多的也是為了拉近關係,以後唐伯虎飛黃騰達,才不會忘了他這個小老鄉。

從小就體會過世態炎涼的顧鼎臣,知道想要生存下去,就得學會八麵玲瓏,有用的人刻意去籠絡結交已經是他的本能。

他已經不是小時候誰都能欺負的丫鬟生的野小子,而是堂堂的大明狀元,誰能拒絕他的刻意結交呢,至少唐伯虎是拒絕不了。

“嗬嗬,看來唐兄是頗得皇上賞識,這應該是皇上的新作吧?皇上天資聰穎,運筆技法越發的純熟了!”顧鼎臣看到牆上掛的畫,笑著說道。

“皇上的畫作經常隨意送人嗎?”唐伯虎問道。

“是送過不少人,但也不是誰都送,小弟至今無緣得送,可能尚未入皇上法眼吧!”顧鼎臣無奈笑道。

“翰林院還有誰被皇上賜畫,我能不能借來看?”

“我離京前隻有康海康德涵得到一幅皇上的駿馬圖,離京這段時間還有誰得到過不清楚,還沒來得及問!”顧鼎臣回答道。

“康海就是弘治十五年的狀元?”

“對,他最近在家裏養病,你還不認識,等他病愈你可以借來一觀,皇上擅長吹笛,他擅長琵琶,翰林院裏麵他最得皇上看重!”顧鼎臣很羨慕康海,可惜他既不善書畫,又不懂樂器,皇帝對詩詞文章好像不太感興趣,他的特長無處發揮。

兩人就此談論了一番翰林院各位同事,主要是顧鼎臣在說,唐伯虎初來,很多人隻見過一麵,有的還沒有見過,能記住名字就不錯了,了解當然很有限。

顧鼎臣在翰林院實際上也是新人,他是弘治十八年狀元,進翰林院四五年,三年都在老家守孝,但是他善於交際,一年多時間足夠他把上上下下的情況都摸透了。

他們倆都年近四十,都是翰林院小萌新,還同是蘇州老鄉,也算是抱團取暖了。

聊了半個多時辰,到了午膳時間,顧鼎臣回家就餐,唐伯虎家眷沒來京城,到翰林院膳房就餐,一般官員都是請仆役把餐食送到各自公房,膳房就餐的人隻有零星兩三人,他一個也不認識,隻是點頭招呼了事。

午膳完畢,回到公房,唐伯虎關好房門,繼續觀察那幅畫。

剛才顧鼎臣跟他說話的時候也一直在看畫,可是唐伯虎見他並沒有特別反應,似乎沒有察覺這幅畫的特別之處。

看來能看懂這幅畫真的需要特別的悟性,怪不得皇帝沒有送顧鼎臣畫作,可能是覺得送給他也是白送吧。

整個下午的時間,唐伯虎都在研究這幅畫,每次都能感到雪中曠野那種徹骨的寒意,似乎不完全是幻覺,外麵的天氣炎熱,在房間裏麵看畫卻能夠看到渾身打顫,這種感覺讓他特別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