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地球上普通人的時間來說,幾個月,幾年的時間會感覺很長,但是對於體積巨大,壽命幾十億年的行星來說,這隻是極為短暫的瞬間罷了。
隨著高速旋轉的小球越來越龐大的能量釋放,火星內核區域的溫度逐漸升高,行星內部稠密的液態物質也開始由內至外、緩慢的旋轉起來。
火星內部核心在億萬年的歲月裏逐漸冷卻,最核心的溫度仍然有三千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超過十萬兆帕以上的壓力,約等於一百萬個標準大氣壓。
現在核心能量密度突然急劇增加,溫度升高的同時,壓力當然也會指數級提升,並且逐級向外麵擴散。
曾凡站在火星最大的一個峽穀深處,距離內核最近的位置,閉上眼睛調控小球的能量釋放,同時感應整個火星內核的變化。
從小球內釋放出不計其數的高能光子,這些光子在傳導著龐大能量的同時,也讓曾凡的意念場,逐漸滲透擴散到整個火星的內核之中,他的意念場還不能感應到每一個光子,卻可以清晰的感應到這些釋放出的能量,隨著能量的層層傳導,他的意念場感應範圍也在迅速的呈指數級擴大。
能量傳導波及影響到的所有微觀粒子,都將融入他的意念場範圍,曾凡在其他地方一直沒有做到的事情,沒想到在這個時空位麵的火星上,竟然以這種方式輕而易舉的實現了。
微觀方麵,每一個傳導接收能量的粒子,宏觀方麵,整個火星的內核,都在他的意念場籠罩範圍之內。
隨著能量不斷向外的傳導,曾凡意念場籠罩範圍也在由內向外的逐漸擴大,每時每刻都在急速擴展。
小球釋放的能量逐層傳導,在微觀層麵以光速進行,先被最內層的地核物質吸收,內核最靠近小球的物質向海綿吸水一樣,吸滿之後再向外傳遞,這個擴散的過程就要慢得多了。
越向外傳遞,球體範圍的擴大,所包含的物質總量越多,擴散的速度越慢。
不過曾凡的改造不是要把整個火星變成火球,能量主要還是集中在內核區域,這個範圍在包含在一千公裏的球體範圍內。
按照他的構想,內核區域將變成圍繞火星自轉軸旋轉流動的溶液狀態,是火星磁場的主要支撐來源,內核向外溢出的能量也將確保火星的整體溫度不會太低。
內核區域外層是厚度超過兩千百公裏的隔離層,相當於地球的地幔層,成分和地球一樣,同樣以矽酸鹽礦物為主要成分。
相比高溫、高壓、高密度,還在高速流動的液態內核區,隔離層物質溫度、壓力、密度從內到外逐步降低,相比內核區域,這個區域流動性也降低了很多,更近似於固態物質,但並不是完全凝固不動,而是以千萬年的漫長時間進行緩慢流動,越外層流動越慢。
隔離層外麵直到地表大概五到六百公裏左右的厚度,就是火星的地殼層,這一部分基本就是全固體狀態了。
地殼層溫度、壓力、密度再一次降低,按照曾凡的構想,改造完成後,地殼最外層的溫度將在冰點以上,但不會超過二十攝氏度,有太陽的輻射能量和大氣層的保溫作用,整體環境溫度將維持在最適宜人類生存的狀態。
火星內部有小球持續不斷釋放能量,即便是太陽突然熄滅,整個行星也能持續的運轉下去,那時候,火星更像一艘獨立的超大型宇宙飛船,小球就是整艘飛船的動力以及控製核心。
通過調控小球的旋轉速度和能量釋放速度,火星也可以實現旋轉加速或者減速,調整自己的運行軌跡,在茫茫宇宙中進行獨立遠航。
火星內核改造的過程持續不斷,曾凡感覺時間並不長,可是地球上已經過去了五年多的時間。
隨著星球整體溫度的上升,火星地殼層中大量的水冰逐漸融化,一部分在內部壓力下噴湧出地麵,形成大片的湖泊和海洋。
火星兩極地區因為極低溫度形成的二氧化碳幹冰逐漸升華氣化,因為重新激活的全球磁場束縛,空氣逃逸難度提高,火星的大氣層密度緩慢增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