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馬爾斯計劃(1 / 2)

隨後幾天,馮倩在專人陪同下,例行參觀了燕京的故宮、長城、十三陵等原先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景點。

本來以為會很無聊的行程,馮倩發現在這個時空竟然同樣會生出無限感慨,畢竟她現在的身份不一樣了,已經是‘外國友人’!

華國是她此次出訪的最後一站,也是唯一參與馬爾斯計劃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派出來五名年輕的工程師到燈塔國,參與他們的工作。

回到國內後,各國派出參與計劃的科學家工程師都到了,根據各自的專業和特長分配到不同的項目組,《馬爾斯計劃》國際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這些各國參與人員他們隻提供食宿和少量的生活補貼,其他待遇都由本國負責,馬爾斯計劃的主要工作地點在伯克利,就在馮倩熟悉的加州大學校園附近,加州大學物理學院、生物學院、工程學院等多個學院都是馬爾斯計劃的參與單位。

加州大學是加州地區第一所公立大學,已經有近百年的曆史,坐落於舊金山東北部的伯克利,十多年前加州大學開始以一個大學行政係統的身份從伯克利的校園分離,管理加州教育係統內的多所公立大學,馮倩所在的學校也成了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

實際上,加州大學成了一個單純的行政單位,設有一個董事會,主要成員由州長任命,負責篩選分校校長,統籌管理分配聯邦和州政府撥款,下麵的分校各有校長和獨立的學術委員會,可以自主招生和對外交流合作,參與國際排名,水平當然也各有高低。

作為總統特別顧問的馮倩雖然沒有過大型項目管理經驗,可是她在原時空做過多年總裁,領導過多個大型項目的實施,管理經驗和理念並不比這時候的人少,又有意念場超強能力的加持,現在做起這些工作來當然駕輕就熟的很。

她不僅負責項目的整體管理,還要參與新型探測器的總體設計,別人都知道她是理論物理學家,實際接觸起來才知道,她對於天體物理,實驗物理,工程學,機械製造,高分子材料,最前沿的計算機係統等等多個領域都有深刻理解,很多專業人員都沒有她這樣廣泛又足夠深刻的知識體係。

好在作為計劃的總負責人,她不需要事必躬親,主要還是負責分配任務,調配資金,整體進度控製,解決疑難問題就行了。

初期半年多的忙碌過後,項目步入正軌,馮倩的工作也輕鬆了許多,有了更多的時間深入思考。

在這個時空已經度過了二十多年,將近四十歲的馮倩,已經完全適應了現在的身份,這裏有她的家庭、恩愛有加丈夫、四個可愛的兒女,還有全世界矚目的事業。

曾凡告訴她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存在,她時不時的仍然會有一種患得患失的感覺,害怕一覺醒來,眼前一切都會消失不見。

如果有一天讓她二選一的話,她願意放棄原來的那個時空的身份,永遠停留在當前時空。

或許這就是薛燕說的認知壁壘吧,她還是無法真正突破,明明知道眼前的一切,在時間的衝刷下,都會逐漸消失,仍然割舍不下。

此時,在華國國內,那場史無前例的大革命仍然啟動了,大批功勳卓著的人物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其中也包括好幾位曾經熱情接待過馮倩的大人物。

由於這個時代信息仍然很閉塞,她獲得的也隻是很零星的信息,不過,國內派過來的幾個工程師並沒有調回去,接到的指示仍然是繼續在這裏工作。

兩國沒有建交,也沒有直接的聯係渠道,幾個人與國內的聯絡都要經過香港代表處中轉,一年也沒有幾次,通訊聯絡較少,也讓他們得以避開國內那些鬥爭,安心在這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