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場能自然覺醒的人太少,尤其是年輕人更少,馮倩希望能用自己的方法挑選人員進行意念場喚醒,即便是挑選的人意念場覺醒後,也需要經受特殊的訓練才有可能控製宇宙石能量輸出,不是誰都有她這樣的穿越體驗的。
她還沒有曾凡和薛燕夫妻那樣的能力,可以隨意對人進行記憶喚醒,隻能通過挑選天生意念比較強的人,通過特殊的訓練方式進行培養。
因為是國際合作項目,人員當然也要凸顯國際性,所有參與國家都接到邀請,派遣不多於十名有堅定信仰,強大意誌力,嫻熟駕駛能力,個人綜合素質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到燈塔國接受宇航員培訓選拔。
隨著噴氣式戰鬥機的日漸普及,戰鬥機飛行員的培養成本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還要有非常高的理論知識基礎,在哪個國家都是優中選優的人才。
在全世界的戰鬥機飛行員中進行精挑細選,馮倩覺得應該可以找到幾個能激活意念場的人,再進行一到兩年培訓,到時候飛船造出來,差不多就能派上用場了。
聽到挑選出來的人選有可能駕駛飛船登陸火星,盡管知道會有很多未知風險,依然有無數飛行員踴躍報名,能被選上當飛行員的人,當然不會膽子小。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自己的人登陸火星,當然也是莫大的榮譽,每個國家都選派最優秀的飛行員,把名額用足,多一個人參與選拔,就多一份希望。
半年之後,集合到伯克利,參加選拔的各國飛行員人數有五百多人,這麼多人每天都要不少花費,也沒有必要,馮倩通過三輪綜合考核,淘汰了九成人員,隻剩下五十個人。
這五十個人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但馮倩知道,要想成功登上火星並安全返回,還需要經過更加嚴格的訓練和考驗。
於是,她製定了一套嚴格的訓練計劃,除了體能訓練、模擬飛行、太空環境適應等基本項目外,還要進行烹飪,農作物種植,培育,采收等方麵的培訓。
所有訓練都是為了方便他們在太空的任務,以及未來到火星後更好的生存。
按照馮倩的設想,第一艘飛船當然要比阿波羅飛船大得多,但是也不能太大,畢竟是實驗性質,太大成本也會太高,去火星的任務人少了也不行,理想狀態應該有十到二十個人。
抵達火星後,他們還要在那裏停留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在下個距離地球最近點前乘飛船返回。
飛船除了必要的設備外,主要空間都會用來攜帶這些人兩年多的補給物資,水和氧氣可以用循環係統回收利用,除了一部分可以長期儲存的應急食品外,大部分食物都要他們自己製作,隻攜帶最基本的原材料,可以節省大量空間。
馮倩負責提出飛船整體構想,以及飛船動力係統設計,其他的部分由各國專家,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具體的詳細設計。
三年的時間內要完成這艘龐大的載人飛船設計製造,在許多專家看來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馮倩卻很有信心。
她拿出的飛船整體設計就是曾凡展示過的飛碟外形,畢竟放大了許多倍,內部結構都經過她的重新構思,需要安排人的居住空間,洗浴衛生空間,公共活動空間,飛船通訊控製,物資儲存空間,食物製作,水氧循環係統,垃圾回收係統,蔬菜種植係統,等等都要考慮周到。
飛船飛行原理與那個飛碟相同,電離空氣粒子形成反重力磁場,通過控製離子噴射速度和角度調控飛行方向和速度,隻是動力係統采用集中的宇宙石動力源,更便於更換和控製,沒有曾凡那種先進的菌群控製係統,大部分飛行控製都需要靠人力完成。
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來自宇航局的專家們對馮倩設計的飛船提出質疑,直徑超過五十米的飛碟造型是很新穎,也符合這些年媒體炒作很厲害的外星人風潮,肯定足夠吸引人眼球,問題是這麼大的家夥需要多麼龐大的動力源驅動,實在超出他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