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選拔出來五十名宇航員進行培訓,其他方麵進展很順利,唯獨最重要的項目,對能量源的感應不盡如人意。
隻有三個人能勉強開啟能量源,至於精確的能量輸出控製,還差得遠,其他的人完全感應不到宇宙石物質的存在,如果這些人一直沒有突破,那意味著大部分人都不適合這個重要的工作。
現在有了這種更高能級的宇宙石做能量源,或許能再挑選幾個人出來?
至少建造中的飛船可以使用新的能量源,更大的宇宙石顆粒,讓輸出的能量不需要那麼高的溫度,隻是對控製人員的意念場要求會更高。
宇宙石的每顆原子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能量源,能量源顆粒每增加一個尺寸,意味著需要控製的原子數量要提升幾個級別,難度可想而知。
馮倩自己都不確定能控製到什麼級別,至少現在那些訓練中的宇航員都比她差的遠,這就是差距。
當然,她和曾凡相比,那就更不用提了。
她都不知道該如何比較,或許能從這個穿越的夢裏醒過來,才有比較的資格吧。
曾凡憑借意念場可以隨意改變宇宙石形態,單憑這一點馮倩知道自己就差得遠,現在實驗室裏隻能用物理手段將宇宙石切割粉碎,其他化學方法,電磁方法,粒子散射各種方法用遍了都拿這種物質沒辦法。
馮倩能用意念場調控能量源還是曾凡傳授的方法,她也隻是感應到分子層麵,改變單個分子結構都做不到,更別說像曾凡那樣隨意改變宇宙石形態了。
不過十幾年的鍛煉也不是毫無進步,對宇宙石沒辦法,對其他的普通物質馮倩已經可以在微觀狀態下進行一些改變了。
飛船實驗用的鑽狀能量源就是她用意念場做出來的,將宇宙石顆粒鑲嵌到鑽狀水晶上麵,將顆粒包裹一層隔熱物質,要設置好周圍的分子結構鎖緊,顆粒周圍一層同樣的宇宙石物質要關閉能量釋放和吸收功能,用來屏蔽核心能量源的熱量傳遞,差一點都會引起整個能量源過熱燒毀。
在實驗室製做新能量源的時候,馮倩突發奇想,如果用宇宙石物質做出一個容器,憑借超強的能量屏蔽特性,是不是可以直接設計出一個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反應堆出來呢?
更主要是聚變反應堆同樣可以提供高溫高壓的環境,是不是就能自主製造宇宙石了,可以源源不斷生產宇宙石,那人類的能源問題就不就徹底解決了?
其實現有這些宇宙石如果設計好能量轉換裝置,也一樣可以提供永久的能源,隻是她心思一直都在飛船設計製造上,沒有想到這方麵,別人根本沒有她這樣對宇宙石的認知和控製能力,更不會有這樣的念頭了。
按照一定布局在全球規劃幾百個能源中心,就能為周圍區域提供持續不斷的電力供應,或許這個議題可以加入領導人會麵中去,那她要提前準備好相應的方案,最好做出一個展示模型出來,那樣才有說服力。
有了新的想法去努力,全身心的投入進去,時間就會過得很快。
一九七零年四月初,馮倩以統領特使的身份,率領規模龐大的代表團,乘飛機再次出訪華國。
她的使命除了促成幾國領導人會晤外,代表團還有國務院眾多外交人員,為明年理查德統領訪華做磋商,就兩國建交事宜提前進行溝通談判。
這次她乘坐的專機沒有中途降落加油,也沒有經香港轉機,而是從舊金山起飛,橫跨太平洋,直飛燕京,飛機是最新投入運營的最新大型噴氣式客機,未來的空軍一號就將由這架飛機改裝而成,她算是先行體驗一下。
距上次來燕京,不到四年的時間,感覺已經物是人非,到機場迎接她們的大部分都換成了陌生的麵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