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文明開端(1 / 2)

冬天燒窯和捕獵的間隙裏,曾凡用設計的陶瓷部件製作出刨子、鏨子、錘子、角尺、麻線墨盒等簡陋的木工器具,嚐試加工木頭。

他沒做過木工,這些東西過去他也隻是見過,沒有用過,更不懂製作,一切都要慢慢摸索,好在這些工具結構都比較簡單,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試錯。

陶瓷的刃口不像金屬那麼有韌性,很容易碎裂,所以要做出足夠的標準備件,壞了能及時更換。

有了器具後,開始嚐試加工那些準備好的木材,先將木頭去皮,再用笨拙的瓷鋸分割成段,然後嚐試加工成粗細相同的方木和板材。

這個時代釘子和膠水不用奢望,隻能采用最簡單的榫卯,曾凡雖然沒做過木工,可是有那方麵的見識,知道努力的方向,做起事情來就可以極大提升效率。

曾凡第一件正式的木工作品,就是一個四條腿的小板凳。

相同尺寸的材料他準備了很多,配件多了稍微有點誤差可以換一個,總能找到合適的,第一件做出來後,很快就組裝出來十幾個。

他現在是部族裏名副其實的核心人物,做什麼事情都有很多人好奇的圍著看,也有人跟著學,做出來的小板凳很快周圍就人手一個。

不用再像以前那樣蹲著或者坐到地上,小板凳可以舒服很多,每個人都很新奇。

有了小板凳的經驗,曾凡開始研究做配套的小飯桌,這樣大家圍坐一起吃飯方便許多,不用端著飯碗到處跑了。

相比板凳,木桌需要幾塊板子拚接到一起,結構就要複雜許多,不過有了桌子的經驗積累後,做木門木窗就可以加入計劃了。

後續還可以做出更多木質器具,耕地的木頭犁,播種的木頭耬車,木頭水桶水盆,木箱,獨輪車等等,都能極大提升他們各方麵的效率。

勞動效率提升了,也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糧食,把生活環境建設的更好,擺脫生存焦慮後,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學習,而不是像其他動物那樣隻能單純的為了生存而生存,完全在本能驅動下活著。

曾凡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可惜分身乏術,可以用的人太少,隻能把自己的時間分的很細,盡量提高做事效率。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他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從早到晚總有做不完的事情,有的事情不需要他動手,也需要他在場進行指導。

體力消耗比以前降低了,大腦時刻都在高速運轉,能量消耗也是比其他人大,每天躺到炕上都是很快入睡。

他們的部族在曾凡的帶動下,這一年來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一件件事情的成功積累了他的威望,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按照他的安排去做事情。

平時和別人交流多了,曾凡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沒有那些複雜的語言,其他人也能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

他本身不喜歡說話,必要的交流也都是盡量簡潔明了的表達,這個時代沒有那麼複雜的語言體係,開始的時候,再簡潔的話語別人都無法理解,需要輔以手勢重複多次才行。

後來隨著大家對他信任度增加,曾凡不需要去費心去解釋,隻需要用手勢或者簡單的詞語,甚至一個眼神去示意,別人就會理解他的意思去執行了。

很多人往往事情做完許久,才明白曾凡的真實用意,為什麼讓自己這麼做,也因此對他越發佩服,從最初的疑惑到半信半疑,再到完全的信任,到最後形成無條件的信任。

別人對他形成高度信任後,曾凡發現互相交流的效率突然發生質變,以前他指揮別人做事,不同的人隻是按照各自的理解去執行,事情的好壞完全看個人的能力。

很多的想法是無法用語言完整表達出來的, 可是別人似乎能感應到曾凡的要傳達的完整想法,包括一些很抽象的數字概念等等,有了這樣的交流方式後,其他人可以更好的按照他的意圖行事。

他也能更清晰的感應到別人的情緒和想法,這種無聲的交流比語言交流效率高的不是一星半點,可能是建立在雙方高度信任的基礎上,彼此的思維似乎完全透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