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新的追求(1 / 2)

這個世界的天氣仿佛也在配合曾凡。

他把水渠和新水車建好的第二天,就開始下起了大雪,按照曾凡去年的經驗,這一場雪短時間內不會停了。

好在他在房間內已經儲存了充足的物資,可以專心的閉關修煉,或者說是冶煉了。

外麵漫天飛雪,氣溫迅速降到零度以下,十三株無籽瓜沒有辜負曾凡的期待,依然能正常的開花結果,加上他一年來的大量儲存,過冬不用擔心口糧了。

說來也奇怪,曾凡吃著香甜無比,能完全替代其他食物的無籽瓜,附近的動物們偏偏毫不感興趣。

他來之前沒有動物吃無籽瓜,他來之後更沒有動物敢碰了,老虎見了他都得退避三舍,別的動物已經默認了他這片區域的老大地位。

過去的無籽瓜脫落到地上,慢慢的就會腐爛掉,今年曾凡定期采摘,讓它們達到了最大產量。

除去他吃掉的以外,山洞裏還儲存了上千個,櫃子裏都裝滿了。

這種瓜即便是落在地上也很不容易腐爛,儲存在幹燥的木箱中,曾凡放的最長的有大半年時間,仍然沒有腐爛的跡象,吃進肚裏也沒有感覺效果減退,依然能一個頂一天。

可惜他的微觀感應還差些火候,不能通過感應分析無籽瓜的全部營養成分,至少對他來說,這種無籽瓜比王母娘娘的蟠桃更有價值。

幾個月的時間裏,曾凡仍然堅持每天到小木屋蒸桑拿,進行伐毛洗髓,對體內十大係統的理想化改造也初步完成。

當然,也是在他當前認知情況下的理想化改造,作為一個人類的身體,他覺得已經臻於完美狀態了。

在這個世界裏,他的實際年齡可能五六十歲,但是生理年齡仍然處於青壯年巔峰期,所有身體組織器官,都在理想狀態,沒有任何衰老的跡象。

在不需要巨大體力消耗的時候,曾凡的新陳代謝可以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以延緩身體的衰老進程。

從修煉的角度來看,曾凡知道自己還有巨大的進步空間,隻是對於如何修煉,他還有點拿不定主意。

佛家更注重精神的修煉,對身體修煉並不重視,他內心更認可道家性命雙修的觀點,通過精神和身體的雙重修煉,達到身心的和諧與提升。

但是道家的眾多流派和修煉功法眾說紛紜,讓他有點無所適從,至少他看過的那些公開的典籍裏麵,沒有讓他完全信服的功法。

思考再三,曾凡決定還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慢慢摸索,他又沒有名師指點,與其完全相信書上的東西,不如自己研究。

道藏裏麵的許多內容也是牽強附會的居多,道教裏麵那些名目繁多的神仙,在他看來大多都是無中生有,假托神仙之名留下的書籍,自然也就沒那麼靠譜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書都不靠譜,至少《道德經》、《南華經》、《黃庭經》、《周易參同契》、《抱樸子》等書中體現的思想,他覺得有一定的道理,對他的影響也很大。

其中《黃庭經》關於內丹的闡述,主張調和精、氣、神,達到身心的和諧,今天看來仍然很有指導意義。

《周易參同契》成書於東漢時期,詳細闡述了用汞和鉛提煉還丹的方法,可能是最早的化學研究了,盡管得出的結論在今天看來很可笑,但是至少表現出古人認真鑽研的態度,這本書也成為道教外丹派的開山之作,對後世影響巨大。

幾本書都成書於魏晉之前,作者都確有其人,具體修煉方法不論,在思想方麵對道教乃至整個華夏文明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曾凡願意借鑒其中的思想理論,古人的研究精神也值得他學習,修煉功法就不打算深入研究了。

思想上他更認同內丹派,在這幾本書以外,後世眾多道家人物中,因為金庸的小說名揚天下的王重陽,張三豐都是內丹流派中的重要人物,也都是史上確有其人,留下了眾多論述和修煉傳承。

兩人的很多論述曾凡都看過,金庸小說雖然替他們揚名,實際上卻是把他們的成就降低了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