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妍有了內置超級電腦的戒指這個新玩具,不再打擾曾凡,於是他也開始琢磨機器人的細節問題,直接進入了蠻荒世界。
桑拿小屋就是曾凡思考的地方,這裏的溫度一年四季都很暖和,當初在這裏思考,是為了借助屋裏熱量對身體進行改造,後來就形成了習慣。
憑借現在的基因編輯能力,曾凡可以直接造出一個外形完美的人類軀體出來,可是那樣有違倫理,他自己心裏也不認同。
做出一個機器人就沒有那樣的顧慮了,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裏,機器人先是機器,隨後才是人,與真正的人當然不一樣,曾凡也是這樣的觀念。
一個像人的機器人應該有什麼樣的結構呢?
不僅皮膚毛發,骨骼結構要像,語言和行為動作都要像才行,做到這些,肯定不能像那些公開的成品一樣,單純靠電機驅動。
擁有人類一樣的結構,皮膚骨骼都用仿生材料製作,也用類似肌腱骨骼那樣的驅動嗎?
能量係統是不是也學習人類那樣,通過糖酵解、氧化磷酸化和磷酸肌酸轉化三磷酸腺苷獲取能量驅動?
那樣應該算是生化機器人,感覺也不太靠譜的樣子。
人體儲存的能量主要以脂肪、糖類還有肌肉中少量的磷酸肌酸等化合物形式存在,整體能量密度並不高,盡管轉化效率很高,卻有時間的限製,並不能高效率持續輸出。
機器人如果也采用同樣的能量形態,那麼做功能力必然不如已經進化了幾十萬年的人類,也不符合曾凡的設計初衷。
並且人類對生存環境要求太苛刻,溫度太低不行,溫度太高也不行,氧氣少了還不行,生命係統對環境其實有著高度依賴性,理想的機器人應該比人類有更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地球上的極限低溫就是南極地區,零下八十多度,那樣的環境都很少見,曾凡自己經曆過的最低溫度也就是零下二十多度。
高溫的環境他最近已經很熟悉了,中頻爐內部最高溫度達到過兩千五百度,地球上的自然環境中已經很難找到這樣的高溫了。
曾凡的機器人不需要這樣極端的環境適應能力,至少也要比人強才行,零下七八十度,零上最少也得耐住五六百度,能耐住短時間的高溫,這樣一般的火災狀況下也能工作。
這樣的設定條件下,機器人使用的材料必須經得住考驗,單一的金屬材料都不行,能耐高溫的,不耐低溫,必須是複合材料才可能達到要求。
要做到高度擬真,機器人必須要有人類相似的皮膚毛發係統,這個係統也必須有保溫隔熱能力,熱量可以等同於能量,最好是可以調節,缺乏能量的時候吸收外界熱量,減少或者隔絕內部能量流失。
躺在桑拿房裏麵,曾凡一項項的列出自己的需求,然後一項項的思考解決的辦法,蠻荒世界沒人打擾,這裏麵的時間對他來說幾乎等於無窮,可以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然後一項項的進行實驗。
同住在一個屋子裏的老虎沒有曾凡耐得住寂寞,除非冬天大雪堵門,或者外麵下大雨,不然的話,它每天必然要出去轉悠,現在有無籽瓜可以充饑,它不需要捕食獵物,也會在外麵逛到天黑才會回來休息。
每隔幾天,曾凡也會騎著老虎出去轉悠一圈,呼吸下外麵的空氣,順便活動下身體,看看平常感應範圍之外的變化。
先前重新編譯堿基序列製造出來的開山螞蟻,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已經變成了一個龐大的族群,並且還在不斷的壯大之中。
當初曾凡設想的是挖開西麵花崗岩為主體的大山,螞蟻自身係統和伴生菌群也是以此為基礎進行的設計,當時做出來後基本上也算成功。
不過,跟他想象的挖出一個向西的山洞不一樣,以生存繁衍為最高本能的螞蟻對於挖掘方向沒有執念,哪裏好挖自然就向哪邊發展,族群擴大到一定數目就開始分穴,向周圍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