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章 閃電參悟(1 / 2)

那些修仙的高人,據說達到一定的境界都要渡過雷劫才行,這麼龐大的能量瞬間釋放,確實非常恐怖,曾凡覺得他的裝備都不一定能承受的住。

他控製的棉花糖可以吸收的雲中電荷也隻是很小的一部分,與其任由這些能量白白浪費掉,不實驗一下子實在太可惜了。

他沒想著修仙,更沒打算自己下去渡劫,隻是想到了那個卡在特殊空間裏的能量球,如果嚐試把閃電的能量傳送過去,不知道有沒有效果。

隻是他可以傳送固定的物體,瞬間的閃電該怎麼傳遞,完全不知道。

傳送物體包括他自己靠的是原子的頻率變換,而閃電釋放的能量,大部分都在電流擊穿空氣的過程中以熱能形式釋放掉了,小部分能量在電子能級躍遷過程中以光子的形式釋放,這種能量釋放的時間在毫秒級別,相當於千分之一秒的時間。

閃電爆發時間比幾乎不耗時間傳送的時間長多了,即便是他現在的方法能傳送,瞬間似乎也沒有多少能量,好像用處也不大。

可是看著眼前一道道閃電劃過,大量的能量被白白浪費,曾凡不做點什麼又有點不甘心。

海上閃電通常並不是直接對海麵放電,而是遵循與陸地上相似的物理過程,閃電的發生主要依賴於雲層內部、雲與雲之間或者雲與附近其他物體之間的電荷分布和電場強度的變化。

在海洋環境中,閃電最常見的是從雷暴雲向其他雲層或同一雲層的不同部分放電,這種現象被稱為“雲內閃電”或“雲間閃電”。

強大的電流瞬間擊穿空氣,開辟出一條空中的高能電離通道,通道內的空氣分子瞬間被電離,獲得極高溫度,大量電子集體產生能級躍遷,釋放出大量高能光子,電離的氣體快速膨脹,隨後高達萬度以上的熱能向周圍擴散,空氣一脹一縮之間產生巨大的衝擊波,這就是雷聲的由來。

大多數閃電並不止一次通過同一通道,通常都是以每次幾十米的距離擊穿空氣,時間都是在毫秒甚至微秒級別,在主放電之後,可能還有多個後續回擊。

後續回擊的速度更快,因為它們使用已經存在的離子化通道,直到整個雲團積蓄的電荷釋放完畢,離子通道兩端達到電勢平衡狀態,電荷基本中和,閃電過程才會結束。

整個閃電過程通常分為:先導放電,主放電,後續回擊三個階段。

先導放電的瞬間,無數電子從電場中獲得巨大能量,電子從相對穩定的原子或分子束縛狀態變為自由電子,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使得空氣分子電離,產生了大量的離子和自由電子,形成了導電的等離子體通道,電離通道以階梯狀的方式向前推進,每一步階梯的長度大約為幾十米,直到連接起放電的兩端。

當先導通道接近地麵或與相反電荷區域接觸時,就會引發主放電階段。這是閃電過程中能量爆發最強烈的階段,大量的電荷在不足一毫秒的時間內,通過已經建立的等離子體通道。

此時,電流強度可以達到數萬安培甚至更高,通道內的能量釋放極為劇烈,電壓高達數百萬伏特,最高可能超過幾億,甚至幾十億伏特,毫秒級別的時間裏,釋放的能量可以達到上千億焦。

主放電過程之後,等離子體通道內的電荷分布發生了變化,電場重新分布,有時會出現回擊現象,電流從地麵或正電荷區域沿著已經形成的等離子體通道反向流回雲層,回擊過程中,電流的方向與主放電相反,但同樣會釋放大量的能量。

遠程感應一個個閃電的爆發過程,曾凡覺得似乎有所感悟,可是具體感悟到什麼,又想不明白。

他所在的位置比颶風雲團高十幾公裏,閃電爆發的位置通常都在幾十公裏甚至幾百公裏外,閃電爆發的時間又非常短暫,感應不清楚也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