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對自己的藝術審美沒有信心,傳送大殿的外形方麵沒有花太多心思,簡單厚重就行了。
地下空間最不缺整塊的巨岩,他選中了一塊閑置的沒開發的區域,這塊區域就在萬神殿旁邊一公裏左右,位置和古羅馬鬥獸場差不多遠,三處正好可以形成一個近似的等邊三角形。
古羅馬的建築以圓形居多,曾凡就打算建一個方方正正的建築,不需要像鬥獸場那麼大的麵積,用來傳送的話,麵積太大走來走去也浪費時間。
外形沒特色,麵積也不大,唯一可以蓋過其他建築的也就隻有高度了,於是一棟高度九十九米,四麵邊長三十六米的方形巨石建築就誕生了。
從遠處看好像一個巨型紀念碑,沒有任何廊柱,整座建築就是一整塊花崗岩巨石,與下方的岩石台基都是渾然一體。
巨石底部四麵被曾凡開發出四個十米高、五米寬的拱形門洞,四麵的門洞兩兩相對,可以一眼望到對麵,這棟建築簡單至極,就是一塊巨石在底部開了一橫一豎兩條拱形通道。
十字形通道在中央交彙,為了增加支撐性,通道內部石壁和地麵曾凡改造成了納米水晶結構,並沒有開鑿出廣闊的大廳。
本來是為了方便傳送,以後他打算在主通道兩麵開出一個個小通道就行了,太複雜沒必要。
根據空間合金的特性,曾凡設計的傳送通道,跟開始設想的電梯空間原理差不多,一個傳送房間進出兩扇門,進入門內,傳送完成打開對麵的門出去,就到了另外一個地方。
在這棟建築來說,一個傳送房間隻有一個入口,既是傳送去別處的入口,也是傳送過來的出口,實際上是不同地方傳送點的兩個傳送房間瞬間互換位置。
這樣可以兩個方向同時傳送,普通人不需要懂原理,也不需要自己操作,隻需要從入口走進去,然後從對麵離開就行了,簡便易行才好普及。
當然,通道入口是單向,一旦走進去,入口就消失不見,無法退回來,隻能從對麵走出去,實際上人走進去,門關閉的瞬間,傳送就完成了,隻能看見對麵的出口。
為了確認傳送成功,才把出口設置在對麵,給人製造走通道的感覺,實際就是整個房間瞬時傳送到了對麵。
其實曾凡自己使用或者把空間合金加入裝備中,也可以實現更強大的傳送功能,不過想要做成一種任何人都能使用的公共設施,就得用這樣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神鷹眼鏡還沒有正式發售,就已經引起了那麼大的反響,虎鯨飛行器公開之後,可以想象帶來的震撼會更大。
至於這種傳送裝置,曾凡覺得還是等一段時間,看情況再決定是否公布,他的初心是讓整個世界往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走向混亂,太過顛覆的東西還是不要一下子都拿出來,那也未必是好事。
畢竟空間合金的很多特性他還沒搞清楚,這種傳送裝置隻是最簡單的一種功能,應該還有很多功能需要他去發掘。
曾凡真正想搞清楚的功能,就是空間合金能不能實現平行時空的傳送,平行時空隻是一種設想,高維空間的狀況也隻是他的推測,如何驗證他還沒有具體的思路。
假如平行時空真的存在,那肯定不止一個,數量可能相當多,也會有不同的類型,古代、現代、未來,也可能是個完全陌生的異世界。
如何定位自己想去的那個時空,去了之後如何回來,都需要提前想清楚,完全胡亂闖,就算能傳送過去,那也可能回不來,到時候就悲催了。
就算能回來,萬一時間錯位,已經是幾百年、幾千年後,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想到這裏,曾凡覺得任何身體穿越的嚐試都有危險,可是不進行嚐試,他又不甘心!
如果去蠻荒世界實驗呢?在那邊的隻是自己的思維,進行身體穿越也是那個身體,在那邊的時間與現實世界本來就有差異,損失一些應該影響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