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遇知音(1 / 2)

薑鴻晨周六開始舒服地享受了一個懶覺,並且稍作休息後,上午10點前往了北京大學。薑鴻辰在北大閑逛了整個上午,然後下午轉戰至中國人民大學。雖然他想找一個可以蹭課的機會,但他發現周末所有大學都沒有上課,因為課程安排在工作日。薑鴻辰覺得,如果有出色的課程,他願意請假去聽講。周六就這樣悠閑地度過了。

周日,薑鴻晨選擇了戶外活動,暢遊八大處和香山,充分領略了那裏的自然美景。

香山公園位於北京市的西郊,地勢雄奇,綠意盎然,是一座集山林美景於一體的皇家園林。園內最著名的景點是香爐峰,因其峰巒秀美、形態特異,又被稱為“鬼見愁”,其海拔高度達五百七十米。香山公園創始於金朝大定二十六年,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曆史。在元、明、清三代,皇家貴族常常在香山公園這片如詩如畫的土地上建造離宮別院。每逢夏秋季節,皇帝都會來這裏遊獵,享受清涼的自然美景。

八大處,位於西山餘脈翠微山、虎頭山、盧師山之間的一片懷抱之中。三座山峰宛如座椅,星羅棋布的八座古刹則分布在三山之中。這些寺廟曆史悠久,各具特色:

第一處是長安寺,始建於明代(1504年);第二處是靈光寺,始創於唐代;第三處是三山庵,始建年代較早,可追溯到金天德三年;第四處是大悲寺,原名隱寂寺。創建於宋遼時代,距今九百餘年。該寺獨處叢林深處,層層殿宇依山勢遞升,錯落有致,山門南向;第五處是龍泉庵,又被稱為龍王堂。這座寺廟是在明仁宗年間始建的“慧雲禪林”,清順治二年又加建了一座龍王廟。清道光年間兩處合為一處,正式定名為龍泉庵;第六處是香界寺,始建年代較為久遠,可追溯到唐代;第七處是寶珠洞。寶珠洞規模不大,寺門朝東北,殿宇麵東南;第八處是證果寺,初創於唐天寶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是京城最為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

整個遊覽過程中,薑鴻晨充分領略了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蘊。這些寺廟曆史悠久、各具特色,讓薑鴻晨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同時,這次戶外活動也讓他對大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敬畏之情。

薑鴻辰在二處靈光寺中遇到一位明光居士,兩人對視一眼,雙手合十,微笑著向薑鴻辰點了點頭,仿佛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於是兩人選擇一塊青石板,坐下開始了深入的交談。

“敢問這位居士,如何稱呼?”薑鴻辰上前詢問道。

“我叫明光,是這裏的常客。小兄弟,你是第一次來這裏吧?”明光居士微笑著回答。

“是的,我叫薑鴻辰,對佛法很感興趣,今天特地來這裏參觀。”薑鴻辰以平和的語氣回答道。

“那太好了,我們正好可以交流一下。師兄對佛法有哪些方麵的興趣呢?”明光居士問道。

薑鴻辰沉思後問道:“師兄能分享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將佛法的原則應用到你的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中嗎?”

明光以平和的語氣回答:“當然,我很樂意和師兄分享。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我盡量以正直和慈悲的心態對待同事。我明白,工作場所以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是修行的道場。我努力保持善意和尊重的溝通方式,坦誠麵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盡量避免衝突和爭吵。當麵對困難和挑戰時,我保持冷靜和理解,換位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