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薑鴻晨除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是晚上參加自考學習班學習。
4月22日周六的清晨,薑鴻辰和陳伯一起晨練完畢,兩人開始閑聊起來,提及了《道德經》這本書。陳伯隨意地說道,太極拳作為一種身心修煉的方式,與《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有著緊密相連的關係。
接下來陳伯講述的內容讓薑鴻辰大開眼界,涉及到太極拳和道德經的探討。陳伯說他是從書中學到這些知識的。他解釋說太極拳源自易經,表現為陰陽相互融合、和諧自然的道理。
太極拳強調柔軟而非剛硬的運用。學習者應該通過不斷簡化動作、逐漸增加複雜度的練習,不斷體悟其中的奧妙。隻有功力深厚了,才能豁然貫通,領悟到太極拳的真諦。太極拳的精髓不是可以用言語、文字或者簡單的動作來完全描述的。就像佛陀所說:“不可說”。為什麼不可說?因為佛陀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每個人都有自我覺悟的本性。關於真空和妙有的討論,如果自己不去體悟,縱使說上千言萬語、講究華麗辭藻,也隻是徒勞無功。
再看道德經中的“無”和“有”兩個字,含義深遠。其中,“無”並不表示徹底不存在,而是指超越了肉眼可見的範疇。舉例來說,宇宙的形成始於微觀粒子的膨脹,形成氣體,然後氣體凝聚形成星球,星球孕育物種,物種演化萬物。所以在微粒子階段,除非依靠太空科學儀器,否則人類無法直接觀察到這些微小粒子,這就是所謂的“無”。然而,當星球形成後,人人都能看到星球和物種後,就被認為是“有”的存在。從此以後,“有”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的“有”,所以被稱為萬物之母。
對於太極拳來說,最初的練習階段,注重生發氣勁。雖然全身充滿了內勁,但從外表上卻看不出來,隻能說是“無”。在練習過程中,當技法流暢自然、身心合一、力量得到完美發揮時,觀察者會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力量,這難道不是“有”嗎?這就是克敵製勝的精髓。“勁”來源於“氣”,“氣”則來自於“柔”。太極拳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柔軟來克製剛硬,這是受到老子思想的啟發:“以無禦有”,“有生於無”的思想相呼應。通過內在的柔軟和心境的調控,太極拳學習者可以達到以柔克剛、淩駕於物質之上的境界。
根據陳伯所述,太極拳與道德經結合,旨在引導人們通過身體的修煉和內心的平衡,達到超越肉眼可見的境界。太極拳作為一種實踐形式,致力於體現道德經的哲學思想,並幫助人們在身心上獲得平衡和和諧。
薑鴻辰對於陳伯所說的內容尚未完全理解,但卻隱約感受到了某種意味。陳伯輕拍了拍思索中的薑鴻辰,然後離開了公園。薑鴻辰留下來反思著剛才的對話。
結束聊天後,薑鴻辰在路邊早餐店吃過早飯,按照裝修公司計劃今天進場開始新房的裝修工作。薑鴻晨清早便到了新房所在小區七十號院等待裝修工人的到來。沒等太多時間,裝修公司的工人陸續趕來,薑鴻晨跟裝修的項目經理劉大壯進行了詳細的安排和交流,很多專業性的東西如果不了解就很難做判斷,所以薑鴻晨不得不承認裝修的水太深了,自己根本就把握不住,請專業人做專業事情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