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夜爬泰山偶遇(2)(1 / 2)

薑鴻辰聽到這裏,心中豁然開朗。他心悅誠服地點頭道:“謝謝您的教誨,黃老先生。我明白了,修行是一種內心的旅程,我們要學會關愛自己,善待他人,用愛與慈悲照亮前行的道路。”

薑鴻辰心悅誠服地點頭,他對修行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這次與黃老先生的交談中,他得到了珍貴的指引和啟示。

“年輕人,你問打坐的體會和見解,這是個好問題。打坐,其實就是一種靜心凝神的方法。”黃老先生緩緩開口,臉上滿是和善的笑容。

薑鴻辰聽後眼睛一亮,立刻問道:“那麼,打坐的意義是什麼呢?”

黃老先生微笑著搖了搖頭:“打坐並不是為了追求某種境界,而是為了讓我們的心回歸到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打坐是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幫助我們沉澱內心、培養內觀,進一步達到平靜與覺醒的境地。打坐讓我們能夠拋卻雜念,集中注意力於當下,與內心對話,了解自身的本質和真實。”

薑鴻辰聆聽著老者的話語,心中激起了更深的向往。他追問道:“那麼,如何正確地進行打坐呢?有何技巧或者注意事項是什麼?”

老者耐心地解答:“打坐需要我們有一個安靜的環境,這樣有助於我們集中注意力。坐姿可以選擇蓮花坐、半跏趺坐等,重要的是保持舒適和穩定。閉上雙眼,將注意力集中於呼吸,觀察每一個呼氣吸氣的過程。當思緒漫遊時,要溫柔地將其引導回來,回到呼吸的觀察上。”

老者看出薑鴻辰的疑惑,於是繼續說道:“靜坐準備很重要:坐向。麵向東方或南方或東南方而坐。或四海:子時守心後竅。卯時守玄關。午時守心前竅。酉時守精竅。叩齒。上下齒輕輕叩擊三十六次,以開啟全身關竅,歛神通靈。卷舌。吸氣時,要卷舌上腔,舌上卷,舌尖抵於上顎,盡量靠近咽喉軟組織。”

薑鴻辰虛心地接受著老者的指導,並進一步追問:“在打坐過程中,如何應對內心的煩躁或不安呢?”

老者輕輕一笑,回答道:“內心的煩躁或不安是正常的,它們是我們心靈的波動。當這些情緒出現時,不要抗拒它們,也不要執著於它們。相反,我們可以觀察它們的出現和消失,將其視作過程中的一部分,以覺察和深度的觀察麵對它們。通過覺察,我們可能逐漸認識到它們的無常和空性,使內心逐漸平靜下來。”

老者沉思一會兒繼續說:“我們能坐泰山之上夜談,也是緣分,我有一個淨心平氣之法,告訴你,可以試一試:在靜坐之前,雙手對擦、向麵上拂去,為的推淨私欲,私欲去、心自淨也,心得淨氣自平。故心無雜念自淨,心不動氣自平,故修行運氣,須用心中微生動機,不可用力,氣自順而平也,凡事以意動推神,不可以氣力推神,氣即平也,此為淨心平氣之法。”

薑鴻辰心懷感激地感受著老者的智慧分享,他對打坐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他將與生活融入這一修行方法,用心去體驗和探索內心的寧靜和智慧。

到了此刻,月光撫慰了他們的身心,時間已經進入深夜。他們彼此對望,默契地感知到對方內心的平靜和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