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郡王?莊王?真有這個所謂的莊王?什麼來路啊,黃雲迷惑了。不知道這兩個王爺是什麼來路,目前也不好應對。
這時有人報告,走另外一路的黃山、吳佩孚率領軍隊到了。黃山大喜,他忙著讓人叫來吳佩孚,吳佩孚離開家鄉山東後,在北京坑蒙拐騙了兩年多,他對這些可能會有些了解。
吳佩孚到來後,不顧的辛苦,跑到黃雲這裏,問明原因,想了一會“大人,這個端郡王載漪、莊王載勳,我還真聽說過。四大王,不知道大人有沒有聽說過?”
四大王?四大天王、*、四大金剛黃雲聽說過,滿清的八大鐵帽子王也聽說過,唯一就沒聽過這個什麼四大王,很厲害嗎?對這個時代的影響很大嗎?
“四大王是什麼人?”黃雲不知道這些,隻好先問問清楚了。
“所謂的四大王,其實不是四個王爺。隻是三個有王爵的和一個公爵稱號的人。三個王爵分別是惇親王載濂、端郡王載漪、莊親王載勳,這三人。一個公爵輔國公載瀾,他們合起來稱為四大王。這四大王,按說也隻是些閑散貴族,沒什麼重要職權,但是在滿族貴族中影響力巨大。
“俺考中秀才的前一年,中日大戰,朝廷和日本人簽訂了《馬關條約》。那一年進京趕考的士子集體上書,消息傳到山東來,俺們山東的讀書人無不拍手稱賀,恨不得親自參與這樣的事情。後來,四大王私下勾連破壞,使得上書終究石沉大海。這是俺第一次聽說過四大王的名號。山東人聽到這四個人的名號無不咬牙切齒,有誌氣的讀書人聽到他們也無不切齒痛恨。俺們山東的讀書人也多為上書的首領,康有為、康南海這樣的讀書人而自豪。那個時候,俺還沒考中秀才,俺就想如果能見到康南海,俺甘願做他的馬前卒……
“後來,俺聽說,康有為、梁啟超這些人,被四大王和那些貴族構陷,革去功名,發還回鄉。康、梁等人回到南方,臥薪嚐膽,興辦學堂,開辦報紙。他們的《中外紀聞》、《時務報》,還有後來的《國聞報》,俺都看過。那些文章讓俺自歎不如,文章裏麵敘述的事情也是俺以前從未聽聞過的,讓俺大開眼界。
“後來因事,俺到了北京城,又聽到了這四個人的傳言。據說,這四個人不滿意聖上的作為,他們不能接受聖上想厲行改革的主張,特別是不滿意聖上要推行的廢除‘旗人由國家供養’的特權。他們聯結旗人權貴,鼓動太後,一直準備廢掉現在的聖上,重立端郡王載漪的大阿哥傅俊為帝。這一提議遭到了朝廷重臣的反對,也沒有被太後同意。
“聖上不知道什麼原因,也沒有對他們怎麼樣。他們還是王爺、國公,還是整個滿族貴族的核心,不過最近這一年,沒聽過他們做什麼事情出來。”
惇親王栽濂、端親王載漪、莊親王載勳、輔國公載瀾?好像都沒怎麼聽過。也不對,端親王載漪好像熟悉一點,不知道在哪裏看過的了。反正也無關緊要,這四個人在民國時期沒一個出名的,好像也沒做過什麼重要的事情吧?不管他們。
可是,他們現在派人來是什麼意思?前些天,莊王派了一個特使了、宋軍師。這就是說,他們支持義和團運動了?他們為什麼要支持義和團?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聽了吳佩孚的敘述,黃雲知道了,這四個王公是光緒皇帝的反對派,他們反對的是光緒的改革。光緒帝的改革內容是什麼?自己好像還記得一些,除了剛才吳佩孚說的廢除旗人特權,剩下的,最重要的就是,向洋人學習,崇尚科學,開辦實業。如果光緒實行這些,必然和洋人要親近些,至少要經常的聯係洋人,學習經驗。
這樣就講的通了,在中國的洋人最普遍的就是教會人員了,剩下的就是各國駐中國的公使、特使一類的了。四個王公采用正麵對抗光緒的策略失敗了,隻能采取側麵策略了。他們鼓動民間反抗、殘殺教會人員,並宣傳洋人那些槍炮不可怕,是可以抗拒的,就可以打擊、破壞光緒要實行的政策。打擊是次要的,關鍵是破壞,引起民間不分緣由的仇視洋人;同時,也讓洋人對光緒施壓,引起光緒的對抗情緒,這樣一來,光緒和洋人就不可能和平的合作,而隻能采取一係列措施。如果光緒代表的清朝采取退讓的策略,那更加打擊了光緒皇帝的威望,讓原來支持光緒的人,反而可能會反對光緒帝。
想通了這一切,那些神秘人就不可怕了。這四大王有什麼能耐?不管自己在這裏做什麼,他們都鞭長莫及。他們派來的神秘人盡管殺,抓住了就不放過,隻要不被他們找到借口,就不會有什麼事情。外麵的這兩個特使就好處理了,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就可以了。
黃雲出去的時候,那兩個特使正在優哉遊哉的喝茶。
“兩位特使久等了,不知道兩位特使是?……”
那兩個人慌忙站起來:“俺們本來是義和團兄弟,黃蓮老母座下、臨清縣坤字壇、坎字壇大師兄。現在為親王特使,今天奉端親王、莊王親令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