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聽到知府的話,立刻火帽三丈,又沒地方發泄,憋的難受。知府那些話,說的好聽:什麼是無處駐紮?這麼大的城可能嗎?什麼民怨沸騰?他就不相信現在的知府會怕幾個屁民?還要讓出自己的住宅供我休息?讓我自己脫離大軍跑進城去?不說知府說的真假吧,不管怎麼樣,自己不可能脫離大軍進城的,僅僅考慮自己的人身安全也不能進城啊,城裏不是有幾百個不安好心的武毅軍嗎。剛剛打過兩次,讓自己孤身去城裏應對幾百個人?自己還沒這麼傻。而且,自己一旦進城,手下的士兵怎麼想?長官進城享福去了,留下一堆小兵在外麵喝西北風?知府這些話說出來好聽,但是沒一樣自己能接受的。幸虧自己還算年輕力壯,如果自己真的到了七老八十了,自己聽著這番話,要被活活氣的吐血三生而死了。對方的武毅軍能進城,偏偏自己就不能進城,這是什麼道理?
“知府大人客氣了,按照年齡算來,鄙人也是知府大人的晚輩了。豈有長者讓出宅院讓年輕人居住的道理?這個提議,知府大人不必說了。”段標統知道自己不可能進城,也就不妨把話說的好聽些,他跟知府是沒有衝突的。不過他還是不準備放棄控製臨清城的努力。出門前,袁大人就有了交代,一定要在這個山東地麵有個立腳之所。
自己跟了袁大人也有幾年了,也看到了定武軍在直隸的艱難:旗人的刁難、同僚的排擠、上司的推脫。不管是資金還是軍餉,從來就沒有按時足額發放過。這一點,自己真的是佩服袁大人,能忍受這麼多的夾板氣,而且,最後袁大人爭取的結果也不錯,定武軍比其他各軍獲得的物資都多、獲得的軍餉、槍支都還能過得去。聶士成的武毅軍就要差得多了,雖然說朝廷的編製,武毅軍要是定武軍的兩倍,但是發下來的物資、槍炮這些能有定武軍的八成就不錯了。其他的,像甘軍那些部隊就更不要說了,多數還是大刀長矛,恐怕多數士兵還沒見過這些連珠快搶呢。
袁大人一直想謀取一塊立足之地,能讓定武軍好好的發展下去。山東就是個不錯的地方,民風彪悍,兵員優良;靠近港口,方便對外聯係;經濟水平也不錯,按照朝廷的規矩,定武軍肯定要就食駐地,那定武軍就能有很好的發展了。袁大人去年派自己去山東,就是想讓自己先考察下山東各地情況。當然去山東的不僅僅有自己,王士珍、馮國璋這些比自己資曆老的都去山東考察了幾個月。隻不過自己比較背運,也怪自己氣盛,在濟寧府被土匪弄個灰頭土臉的。不過自己並不生氣,自己倒是希望能再見到那個土匪,最好把他吸收到定武軍中來,這樣稍加磨練,又是一員大將。
段標統想了這麼多,其實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他並不準備放棄進占臨清城,對麵不是有武毅軍的人員嗎?隻要他們讓出來就行了,自己其實不是一定要進城,關鍵是這個臨清城不能讓武毅軍占據。想著段標統就開口說話了。
“知府大人身邊這位將軍,看來氣宇軒昂,不知道怎麼稱呼啊?”段標統要旁敲側擊了。
將軍?這下輪到黃雲懷疑了。自己離將軍還有十萬八千裏的距離呢,這樣拍自己的馬屁肯定沒什麼好事。他笑著對城下的段標統抱拳:“段大人客氣了,在下乃是武毅軍第一營的管帶黃雲,當不起什麼將軍。段大人實在是謬讚了。”
“原來是黃管帶,久仰、久仰,果然年輕有為。”段標統在城下朗聲的說道。
黃雲聽到這些,暗暗好笑,自己幾個月前還是一個山溝溝裏的小混混,有什麼可以讓他久仰的?“不知道段大人說的久仰是何意?鄙人可不像段大人那樣名揚天下啊,小人物一個,有何地方可以讓大人久仰的?”
“黃管帶謙虛了……黃管帶乃是聶大人的成龍快婿,這在直隸軍中誰人不知啊。而且,聽說黃管帶頗受聶大人重視,一向委以重任啊。”
這他都知道了?聽到這些話黃雲真的有點吃癟了。看來,這個段標統和那個姓袁的,對聶大人調查的倒是很清楚啊。自己被聶士成認下做了“成龍快婿”,也就這幾個月的事情,不是親信人員不會知道的,想來也沒有宣傳出去。他們竟然知道了,自己以後要注意了。
“先人餘蔭罷了,比不上段大人的豐功偉績。不知道段大人找在下有何事情?在下可是沒法滿足大人的要求。”黃雲想把話堵死,但是又不能真的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