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你的手怎麼有這麼多疤痕?”舒婷看著爺爺端起茶盅布滿疤痕的手問道。
“那是第五次戰役圍殲雪馬裏地區的英軍時候留下的。”爺爺抬起頭,緩緩的說道。
“當時根據毛主席關於‘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以及待後續兵團到齊後‘再進行有力的新的戰役’的指示,彭老總經與朝方商定,決心在“美國佬”實施登陸之前,先行發起第五次戰役。
1951年4月初,這些“美國佬”再次越過三八線,並計劃從中朝軍隊的側後登陸,配合正麵進攻,將戰線北推至平壤、元山一線。4月6日,彭老總在金化附近的上甘嶺村主持召開誌願軍黨委擴大會,重點研究第五次戰役的有關問題,分析指出:敵人越過三八線後,在我軍側後實施登陸,配合正麵進攻的企圖日益明顯。因此,我軍必須先向敵人發起進攻,以破壞其登陸計劃,避免兩麵作戰。
在彭老總的主持下,會議確定了誌願軍實施反擊戰役,以‘消滅敵人幾個師,粉碎敵人的登陸計劃,奪回主動權’為目標;實施反擊的主要地域為西線汶山至春川間,該地域集中了美、英、土耳其及南朝鮮軍7個師旅的主力部隊。同時,根據敵戰役布勢縱深小,援兵主要來自橫向的實際,決定在戰役指導上,實行戰役分割與戰術分割相結合、戰役包圍迂回同戰術包圍迂回相結合的方針。
10日,彭老總致電毛主席,彙報第五次戰役的方針和部署,指出:‘我作戰企圖,擬從金化至加平線,利用這一大山區,劈開一個缺口,將敵人東西割裂,然後用9兵團和19兵團對西線敵人進行戰役兩翼迂回,3兵團正麵進攻,以各個分割殲滅敵人,力求在三八線以北殲滅敵人幾個師,得手後再向敵縱深發展。’
4月11日,他們的頭子麥克阿瑟因在戰爭期間的狂妄自大言行引起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極大不滿而被解除一切職務,由李奇微接任這些“侵略者”的頭頭。4月中旬,李奇微偵察發現誌願軍後續大兵團集結,判斷我們的軍隊可能4、5月份發動新的攻勢,遂決定以一部兵力繼續在鐵原、金化、金城地區保持進攻,其餘方向暫轉入防禦。
從4月至6月,我們的部隊和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南北地區聯合發起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這次戰役,咱們集中了大量兵力,打響入朝後最大規模的戰役反擊作戰,粉碎了這幫‘少爺兵’的側後登陸計劃,迫敵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並由此開啟了打談結合的停戰談判進程。”
韓劍和舒婷一動不動安靜的聽爺爺講著。
“第五次戰役打響之前,誌願軍政治部發布的《第五次戰役政治工作指示》,明確要求‘第五次戰役即將開始,戰役任務為大量地殲滅敵人幾個整師,具體要求每個軍殲敵一至兩個團,戰役的目的是取得主動權,爭取縮短戰爭的時間。’
4月21日,第五次戰役作戰命令下達,決心集中誌願軍主力於西線實施主要突擊,以殲滅北漢江以西美軍3個師(欠1個團)、英軍與土耳其軍3個旅、南朝鮮軍2個師為目的,首先集中力量殲滅南朝鮮第6、第1、第5師、美第3師主力,英第27、29旅和土耳其旅,然後集中力量會殲美第24、25師;另以人民軍在東線殲滅南朝鮮軍1至3個團。誌願軍首長對於此戰寄予很高希望,計劃第一階段進攻就殲敵5個師(其中美軍3個師),將戰線推進至三七線。
22日黃昏,咱們開始全線發起反擊。西線3個兵團分三個方向實施突擊,分割圍殲當麵敵人。左翼第9兵團,由宋時輪司令員指揮5個軍,迅速突破“聯合國軍”的防禦。至23日夜,第20、27、26軍前出15至20公裏,進占龍華洞、外藥寺洞、白雲山地區,殲美軍第24師、南朝鮮第6師各一部;第40軍突入30餘公裏,前出到加平東北沐洞裏地區,完成戰役割裂任務;第39軍前出到華川以南原川裏地區,將美軍陸戰第1師隔於北漢江以東不得西援。
正麵,由第3兵團王近山副司令員指揮第12、15、60軍,突破後在漣川以北遇美軍第3師、土耳其旅抵抗,進展較慢,24日晨進至三八線附近的哨城裏、永平地區,與“聯合國軍”形成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