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釣到這樣多的魚,可以給媳婦兒加一餐魚湯了,牛大心裏別提多美了,天亮回家以後,他先看了看睡在搖籃裏的兩個小閨女,然後拉著沈魚,小聲說道:
“孩子她娘,你看,今天釣到四條大魚還有兩斤小魚哩!說起來也怪,那水底的魚恁是跟有鬼趕它們似的,那魚光咬我的吊鉤”
沈魚探頭瞅了瞅水桶裏四條三四斤大的魚,三四斤其實不算特別大,但冬季的小魚小蝦都極不容易瞧見的。
“這四條大魚,今兒去市場上給賣了,能賣不少錢哩,這幾斤小魚,自家留一斤,剩下的送給借給咱們錢的人家,這年頭大部分家家戶戶沒有餘糧,人家能借錢給我們,是人家的情義,咱也要對人家好!”沈魚碎碎念念道。
“那肯定的!不過,這幾條大點的小魚,給你加一頓燉湯喝,五丫頭吃奶,扯得你也辛苦,好好補補”牛大道。
牛大殺了魚,在廚房裏忙活了好一陣,一缽子香噴噴的魚湯就出爐了,牛大端了給沈氏喝。
沈魚的氣色又稍微好了些。
飯後,
“牛大,你們家牛大在家裏沒有?我們想雇個車,明天去鎮上一趟”一個婦女說道:“一共八個人哩,這冬季也到了,我們想趁著天氣還好,出去給我們家裏人置辦些過冬的衣裳,順便把家裏的雞蛋給賣了”
牛大隔著門道:“有的”
沈魚招呼那婦人進來坐:“進來坐坐”,牛大倒了一杯水遞給那婦人喝。
那婦人一進來就看見滿滿的兩三斤小魚,還有四條三四斤的大魚,眼睛都溜直溜直的了:
“雖說今兒雪化了,可到底是初冬季節,你們家上哪兒釣到這麼多魚?這得有二十來斤吧?”
沈魚笑道:“我那當家的還不是在沽湖那旮瘩釣的,叫當家的明天把魚拿去賣了,上一回還叫欠著小譚氏家裏和牛啞巴家裏不少錢”
牛啞巴不會說話,娶的張閔是個眼瞎的,生了兩個兒子倒都正常,家裏種著八畝地,瞎眼的張閔眼瞎心不瞎,前前後後得幫牛啞巴種地,種田,跟個正常人沒什麼區別,是遠近聞名的巧婦。
但因為兩人都隻能種田,沒法搞別的營生,隻求個溫飽,另外供小兒子上學,每年過年的時候,才吃上肉。
牛啞巴把買那肉的兩百文錢都借給了牛大給媳婦兒生娃治病。
那婦人本想討兩條小魚回去的,一聽到要還牛啞巴錢,心下也不好開口了:
“牛大娘子這是明天的定錢,還是以前的二文錢一趟吧?”
牛大拉人比別的車夫要便宜些,同村的趙家拉人去鎮上,一人得四文錢,而牛大隻收兩文,八個人才十六文,所以許多人都願意坐牛大的牛車。
“是哩,沒長”沈氏道。
那婦人放下十六文銅板就回家。
牛大拉人帶貨,帶的貨不超過五斤的情況下,五公裏才收兩文。
牛大載貨也收的比同村的趙四家便宜,所以村裏富戶家的租戶繳納貢品,也願意租牛大的牛車押送納供。
隻是這也隻有過年的前後忙些,和平時比,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除了拉車,過去還幫人耕田,隻是大家覺得牛大的牛現在老了,拉車還可以,畢竟不講速度,耕田卻是比不上村裏的其他牛快,全村有牛的人家不多,隻有人家請不到牛的時候,才想找牛大家的牛。
牛大的牛,十日有七日閑著,天暖的時候,幾乎全靠釣魚維持生計。
沈魚有一台老舊的織布機,當初想賣出去還債的,卻是因為實在太舊,沒能賣出合適的價錢。
家裏養著一隻雞,因為早兩年生過雞仔蛋,賣不起價格來,天暖的時候賣了蛋,還能貼補點家用,所以也沒舍得賣。
牛山村沒有女子學堂,大周雖然準女孩子上學,但民間的女子學堂極少,自然不用交束脩,日子勉強過得下去。
牛大早上打開雞門,又像之前一樣,感覺雞籠裏暖暖的。
心下驚異,從雞窩裏找到十個雞蛋,牛大驚異的拿著十個雞蛋去給抱著娃娃的沈魚看:
“孩子她媽,雞籠裏既然又有十個雞蛋!”
沈魚微微有些驚訝:“又十個?”,這是每天都十個雞蛋?
牛翠花也驚奇的看了一眼十個雞蛋。
沈魚趕忙又拿了簸箕,將雞蛋放在簸箕裏,早上打了三個雞蛋湯羹,裏麵放上一些酸菜,做給孩子們吃。
沈魚每日織布。
百忙之餘,抽空逗弄搖籃裏的小福寶,“呀,我們的小福寶尿尿了,拉粑粑沒有啊?媽媽聞聞臭不臭啊!”,“不臭不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