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魚量了五個姑娘的身量,又挑了一匹暗青色的料子給牛大做衣裳,自己也量了一下。
牛翠花高興的問道:“媽媽,我們是不是真的又有新衣服穿了?”
“是哩,隻是你們隻有一套,小福寶兩套”沈魚正給牛大量身。
牛翠花道:“妹妹容易長大,她長大了,新衣服就不能穿了,當然得兩套啊!”
沈魚給每個孩子都裁大了一個尺碼,一匹布三十三尺,提花布做襖子,一匹剛巧夠四個孩子的。
沈魚還給還沒歸家的小叔子也準備了一套靛青色的襖子,寒冬臘月,外麵飄起了鵝毛大雪。
然後將尺寸和布匹都交給做裁縫的袁氏。
牛山村的人都知道牛大家雞蛋多,賣的又比別家便宜,過年又正是需要蛋和雞的時候,便紛紛上牛大家買雞蛋和布匹。
雞蛋在普通百姓眼裏,也是極好的東西,各家各戶都有親戚,親戚來的時候,塞上三四個艾葉蛋,顯得主家麵上倍有麵兒。
買雞蛋的人比買肉的人更多,牛小草家就買了一百個雞蛋,送了她二十個雞蛋。
大概是二百文。
牛秀才家即將娶新婦,定的是臘月二十四小年的日子,新婦需要不少的雞蛋孝敬各家長輩,買了大抵二百個,送了四十個雞蛋。
大概是四百文。
其他大抵都買了一二十個,以備過年用的,向氏也買了五個,過年吃。
隻有老族長家沒買雞蛋,牛大和牛小草兩家就孝敬了他九十個雞蛋,加上有些人家家五個十個的孝敬,也足足有兩百來個雞蛋了。
再加上雞鴨,魚肉那些孝敬。
沈魚陪嫁的錢匣子總算是裝滿了。
“孩子她娘,我去村門口瞅瞅,咱二弟什麼時候到,這路上冰天雪地的,我得給他帶個湯婆子過去”
沈魚將兩個孩子放在床上,點了火盆兒,一邊吹著煙一邊說道:“好,二弟回來正好能烤上火,暖和暖和”
牛大的二弟打從十二歲起,就給隔壁晴隆縣的甄大善人家的鋪子幹活兒,每個月能領上三百文錢。
這兩年來,可沒少補貼家裏。
“大哥,你怎麼站在這兒?”牛二左手一隻鴨,右手一隻鵝,隻不過今年沒買糧食,倒是給他的小侄女們買了幾件機巧玩意兒。
牛大趕忙接過大鵝,把手上的湯婆子遞給弟弟,心疼道:“兄弟這一路上可凍壞了!你一年才幾個錢,買這些東西幹啥?”
“今年東家給了不少賞錢,東家到了四十六歲上,才和原配夫人生了一個娃娃,東家歡喜得不得了,說是要給小姐慶祝慶祝,這不就多賞了我們這些做工的四貫錢”,“我想著哥哥前些日子說家裏近來過得不錯,也能吃上肉啊魚的,哥哥嫂子定然是舍不得額外花錢買鴨和鵝吃的,就帶來了”
“你不知道,咱家裏這回可是買了十好幾隻雞哩,不過倒沒買鴨和鵝。如今你也十四了,過兩年就該說親事了,怎能再這樣給家裏花錢哩?”
“大哥,不打緊的,咱是兄弟,而且兄弟我孑然一身”
“那也不成”,牛二一進門,沈魚便道:“二弟回來了?這外頭可大的雪哩,莫要凍著,正燒火哩”
“嫂子”
沈魚忙給牛二打了身上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