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對安琪和艾山江淒美愛情的描寫,不僅沒有損壞臥底警察的形象,相反作品通過對艾山江婚姻變故和愛情波折的刻劃,展現了一個臥底警察的悲壯人生,使艾山江的形象更貼近生活原態,更真實可信,更有立體感,也更具藝術感染力。
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一個開放時代,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各種信念良莠並存,人們對人生、愛情的理解可謂千差萬別。反映在文學創作中,則是泥沙俱下。一段時期以來,少數愛情小說著力展示肉欲,渲染放縱,靠赤裸裸的甚至是畸形的性愛描寫來取悅讀者。這樣的作品盡管也可能風行一時,但未免流於低俗,不可能有什麼真正的藝術感染力和長久的生命力。《愛別離》反其道而行之,在肉欲橫流的世界逆流而上,寫出了臥底警察對愛情的另一種態度,那就是以人民利益為重,以國家安全為重,對男女私情則采取克製、忍耐的態度。乍看起來,艾山江似乎冷若冰霜,似乎少了點七情六欲,顯得不食人間煙火,但事實上他心中卻充滿了大愛,那就是對祖國對人民無私的愛、崇高的愛。艾山江對安琪的冷漠,實際上也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作品通過對艾山江的形象塑造,讓人看到了公安民警的偉大胸懷。
青年作家張西曾多次到新疆反恐一線采訪,對警察生活有著深入了解,她愛西北,更愛西北警察。在《愛別離》中,小說以愛情為主線,反映了西北邊陲警察與恐怖勢力之間的殊死較量,從一個側麵顯示了臥底警察工作的嚴峻,體現了反恐鬥爭的艱巨與複雜。她寫得激情澎湃,不少章節段落很有藝術衝擊力、感染力,讀了催人淚下。作品既有陽剛之氣,又不乏陰柔之美,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在眾多的愛情小說中,《愛別離》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品格與風貌,體現了作品獨特的社會文化價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