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在這樣一個多元的世界裏,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如何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許多人因為從事了某種特殊的職業,卻連擁有生命的權利都沒有,比如艾山江。在我看來,本來他是有的,他放棄了。他放棄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吸附更多人生命的黑洞或缺口必須以人的生命為代價去填補,他義無反顧地把生命交付出去。對於這世界上的種種動蕩,種種不安全因素我無法深究其源,但我痛恨所有的暴力行為,熱愛和平生活,熱愛像艾山江和安琪這樣充滿激情的生命,我舍不得他們離開這個世界,或者說這個世界是以他們的健康和美好為代價換來了和平。
也許,一個為世界的和平貢獻了生命的人離我們而去了,我們不會覺得有什麼,但是一群人或更多的人因著這個緣故離我們而去了,我們的反思應該深入到心靈,上升到理念,即:一個原本正常自然的世界從什麼時候開始扭動錯位,從什麼時候不對了,我們應該力求找到症結,使心靈走向平和與正常的秩序。作為一種美好的願望,我不希望有人為任何一個理由去死,我盼望著一種平和的其樂融融的生活環繞著我們的生命。生命是美麗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絕不是為了很快交出生命,而是最大限度地享受生命。
艾山江失去的生命無法改寫了。但活著的人可以改寫生活,甚至改寫曆史。
五
事實上,寫作一部長篇,正是一個修複心靈的過程,是一個情感資源重新整合的過程,更是一個反複判斷和遺棄的過程。
這個世界每天都有生生死死的事情發生,與《愛別離》同行的日子裏,猶如掉到一生中最深的一口井,走完一生中最長的路,爬過一生中最高的山,穿過一生中最黑的夜,流過一生中最真的淚,感悟著一生中最回腸蕩氣的情感。
而我不後悔,而我不覺得累,而我是一種享受,而我是一種幸福。感謝《愛別離》伴我度過了紛紜變幻的2004年。外界無論發生怎樣的變化都波及不到我心靈的沉靜與執著,愛是永恒,愛是心靈的哲學,愛是生命的升華。
寫完這本小說,就像關上一扇門,永久不想再打開它。我心靈的債還完了。有時候離開是最明智的選擇,放棄是最幸福的退路。我離開了與《愛別離》相依相偎的日子,生命透著一種輕鬆,我離開了我自己的沉重。
六
這本書是獻給艾山江的,也獻給像我一樣,曾經刻骨銘心地愛過,直到現在還備受心靈折磨的女性們。
張西
2005年2月16日晨,初稿於北京大雪飄飛之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