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後,離開“鋼廠”回歸正常社會的從他們十幾代祖先起就住在那裏的人們,還記得華生已經長到了他第一次見他父親時他的父親的年紀,站在已經被拆的所剩無幾,荒涼的空地前隻餘下一座茅草屋。
他站在那裏,望著那些和他相處幾十年的人坐上車,徹底,永遠地離開這裏。
那些和他一起玩耍的同伴,有的已經成為了父親,母親。
而他,來這裏的時候是一個人,現在住在這裏的人你要走了,他還是一個人。
華生的父親。六十二多歲的時候就死去了。
或許這裏真的沒什麼值得他留戀,但又實在無處可去的進退兩難讓他也覺得生命毫無留戀之處吧。
華生,在三十四歲那年,成為了“鋼廠”的首鋼。
不僅僅是祖家人自己,就連這裏居住的普通人也認為,祖家的人來發號施令並無不妥。
這裏的人,像活在靜止的時空裏,十幾代人的更迭帶來的變化,甚至還比不上他們的居住地的變化。
時間能改變一切,包括人的思想。
但是,物質世界的改變是由於無時無刻不存在著的運動帶來的,可是如果沒有什麼關乎精神世界的運動存在,人的思想或許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動而變動。
海枯石爛,那都是以萬年為單位的。
在迥異的條件下,可以說,沒什麼比人的思想還更容易讓人改變。
也可以說,沒什麼比人的思想更難去改變。
當華生掌握了這裏的權力,他終於可以把他壓抑了幾十年的願望變成現實。
那就是徹底摧毀“鋼廠”這個無形的囚籠。
被壓抑著而不得自由的人值得同情,被壓抑著但不知被壓抑著不得自由的人,則是既讓人覺得可悲又讓人覺得同情。
這期間,華生遇到了不少阻力。
即使是最忠誠於他父親的軍官,這時候也發出了強烈的反對的聲音。
華生立即把這些人控製起來,解除了他們的軍事指揮權。
其實,華生一開始也很奇怪,為什麼這樣一支武裝力量會被允許存在。
後來,他通過父親得知,這是他和官方不得不達成的一種默契。
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政府很快發現了這一遠離世外的人類聚集地
當時,這裏的人還保持著自明朝開始的生活習俗。
一開始發現,還以為這些人是異族人。
後來才發現他們說的是漢話。
這些人被要求立即回歸正常人類生活,當時“鋼廠”內部幾乎都是一種聲音,不願離開。
當地政府沒有辦法,最終隻好默許他們的存在,但是派出了一批人負責監視他們。
畢竟有這麼一股不穩定的因素在這,無論誰也會頭疼。
後來,也就是華生的爺爺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這裏的人最終不可避免的要和外界產生接觸。
與其到時候由於劇烈的差異而讓族人產生不安,甚至反抗,還不如主動接觸。
後來,“鋼廠”的活動經費不足,這就逼迫華生的爺爺做出一個重要決定,開源。
“鋼廠”那時候一窮二白,幾乎一無所有,唯一的資本就是人。
所以,華生的爺爺,當即決定,成立私人武裝,不僅可以保護族人,同時也可以通過承擔保鏢等任務來賺取族人生活的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