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午後的陽光,溫柔地撫摸著大地。
莊子一院落內,擺放著麥稈堆、石碾、石臼等工具。
嬴陰嫚站在五位工匠麵前,詳細地給講述了古法造紙術。
從麥稈的洗滌浸泡、用草木灰的蒸煮時間,再洗滌切割以及舂搗捶打等詳盡的步驟。
五位衣著淳樸的工匠聽得極為認真但同時也充滿疑惑。
其中一位五官粗大的工匠上前一步,躬身向嬴陰嫚行禮:
“女公子,您說的,我等聞所未聞前所未見,我等隻能盡力一試。”
嬴陰嫚莞爾一笑:“無妨,隻要你們能做出來,每人獎勵一鎰黃金。”
聞言,五位工匠麵露喜色,一鎰黃金是他們做一年活也不能掙到的酬金。
五人紛紛躬身向嬴陰嫚躬身行禮:“女公子,我等一定盡力。”
嬴陰嫚笑著點點頭:“去吧。”
匠人們忙碌起來,嬴陰嫚帶著侍女阿珠回到了自己的院落。
嬴陰嫚走進書房,在案幾前跪坐下來,對侍女阿珠吩咐道:
“阿珠,準備筆墨。”
侍女阿珠:“是。”
沒有聽錯,秦朝時就已經有了毛筆和硯台。
這時的毛筆造型就已經和後世使用的毛筆一樣了,是大秦統一之後,將軍蒙恬所創。
侍女阿珠為嬴陰嫚準備的毛筆以竹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外衣,已經兼具了尖、齊、圓、健的特點。
至於硯台,在秦朝稱之為“研”,材質有石、玉、漆、木等。
侍女阿珠打開案幾上一塊方圓形有蓋石的石硯,加入水墨進行研磨。
水與墨在一次次的研磨中融為一體。
侍女阿珠放下手裏的石杵棒,起身躬身向站在書架上前翻看竹簡的嬴陰嫚行禮:
“女公子,筆墨都準備好了。”
嬴陰嫚輕握竹簡,看向侍女阿珠,淡淡吩咐道:“阿珠,我說你來寫。”
“是。”侍女阿珠跪坐在案幾前,從一旁拿起一卷空白竹簡鋪開。
她之前經常替公主嬴陰嫚寫作業,所以她學會了貴人才會的小篆。
侍女阿珠提筆蘸墨,看向嬴陰嫚:“女公子,您說。”
嬴陰嫚:“造紙術,古法篇。”
侍女阿珠落筆在空白的竹簡上,用小篆體寫下造紙術古法篇六個大字。
一人說一人寫,由於小篆字體的複雜性,嬴陰嫚帶著阿珠在書房待了三天才寫完。
書房內。
侍女阿珠落下最後一筆,輕輕吹幹,起身向依靠在窗前的看晚霞的嬴陰嫚躬身行禮:
“女公子,寫好了。”
嬴陰嫚聞言看向侍女阿珠,臉上露出一抹淺淺的微笑:“阿珠,辛苦了,待會兒去找祥伯領一鎰黃金。”
侍女阿珠再次躬身行禮:“多謝女公子賞賜。”
嬴陰嫚走到案幾前,拿起竹簡,細細查看了一番,字體秀美,沒有發現有遺漏或者錯誤的地方,滿意地地點頭:
“阿珠,你都可以去當教書先生了。”
聽到嬴陰嫚的誇獎,侍女阿珠小臉微紅:“女公子,過獎了。”
話音未落,院外響起祥伯的聲音:“女公子,祥求見。”
嬴陰嫚聽到聲音後,輕輕地將竹簡卷起綁好,隨手放在書架上:
“阿珠,請祥伯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