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世界目前有四個比較強大的國家成為軸心國,以國力分:東陵國力最強、南黎、北莽次之、西津最弱,輔以周邊若幹附屬小國。
東陵現有三大核心人物,一是道明城,戰神,一人能抵十萬兵,在隱神峰學藝,自下山後,投入東陵國軍營,屢立戰功,戰無不勝。
曾憑一已之力把南黎邊界五城拿下,且生性強悍,數次擊殺的不僅是強敵還有自己的上司,按正常律法,早就被斬或驅逐,但因其是隱神峰弟子又頗受東陵皇認可,每次都是不降反升,直到官至平南元帥,憑手中劍,麾下軍,壓得南黎喘不過氣來。
幸好南黎亦是亂世有能人出,終於是穩住局麵,但想扳回一城卻是難上加難。
二是百裏侯,此人善於奇伎,所製運兵設備遠強於他國,在空間傳輸上四國第一人,曾因北莾破其南境,瞬間運兵三十萬,不僅把邊境穩住還讓北莾折兵十萬,一運成名,且本身又是國師之子,所以排名次之。
三為百裏候之父,百裏奇謀,此人人如其名,奇謀善斷,精於國事,長於演練,通曉古今。
對國家治理、擴土開疆一應朝堂事宜手到擒來,且為國師,隱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以上三人成為東陵之柱,加之皇帝木也正雄正是中壯之年,野心勃勃,有吞並四方之心,一時壓得其他三國人心慌慌,憂懼不斷,不得已放棄前嫌,結成聯盟,這才暫穩陣腳。
南黎國國主上官浩遠,是四國國主中唯一入聖,且出身宗門是排名僅在神隱峰之下第二宗天華宗,且天華宗又座落在南黎,國士之中多為天華宗弟子,國力尚能支持。
北莾國國主是金尚明,剛繼位不久,原北莾國力最強,然經和東陵南境一役,傷了元氣,南境帥羅永戰死,便進入休生養息階段,但是內有鷹派和保守兩派爭權不斷,先國主尚不能致兩派攜手,何況他一個剛繼位的皇權未穩的年輕皇帝。內憂外患,民力難繼,隱有不守之勢。
西津為女王張青箬統製,因地處較偏,四周多山陵、河渡,屬易守難攻之地,再加之張女王長袖善舞,不與東陵交惡,每年歲貢東陵,亦於北莾和南黎私下溝聯,不獨立於世外,雖國力在四國中最弱,卻隱得很深,世人可見皆為冰山一角,內裏亦暗流湧動,外人不可知其深淺。
其他如遼、吉布、烏蒙、善邱、大宛、哈佤那等數十小國雜於這四國其間,也多是各依附於四國,各看臉色行事,稍有風吹草動便是驚嚇無比,在縫隙中求生存,卻是不易。
世事如此,各國各有各的心思,無論刮東風還是西風,最苦的隻能是最底層的百姓,隻是無論什麼樣的世界,又有誰見過人人平等,世界大同呢?
時已五月,南黎國主上官浩遠和北莽王金尚明定七月底會盟於南黎和北莽邊境,共商兩國結盟之事,因事關兩國國運,南黎國主請天華宗護佑其於北莽之盟,以防不測。
此信息一出,無論是東陵還是西津皆是議論紛紛,西津還好,畢竟為應對東陵也有相關盟約,東陵則是比較緊張,雖然東陵看似很強勢,但是如果南黎和北莽聯合起來進攻東陵,再加上西津從旁策應,東陵勢必首尾兩難顧,從而很被動。
東陵不缺膽大妄為之人,自然不會讓兩國那麼便宜行事,內裏肯定有一番計較,至於到底會怎麼樣,外人也不得而知。
對於此次護佑,南黎天華宗很是重視,特地選拔了100名最強弟子和三名長老參加。
周辰是北莽人,柳青揚考慮如有什麼特殊情況也許周辰能幫得上忙,征詢了周辰意見,周辰想了一下,也同意參加。
天華宗除了那些不出世的老怪之外,明麵上是除了柳青揚目前數周辰最強。
周辰還是少年,除了天華宗弟子,一般人根本不會在意他,所以柳青揚留了個心眼,讓周辰扮作他的隨從,並吩咐同行弟子切勿暴露周辰身份,以便到時作一支奇兵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