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城,自從孫敬知來當這個知府以後,好像就沒有消停過,先是查抄了瑞王暗中經營的書齋和一家錢莊,城裏有些背景的商戶都知道是什麼原因,一個個的都避之不及,生怕殃及無辜。就連城裏的一些商戶一起狀告大乾商行,因為貨船進水貨物損失之事,都被他搪塞了過去,如今城裏很多商人私下裏對他都是議論紛紛:身位知府,卻一意孤行,因公廢私,真算得上是怨聲載道了。
可他自己卻一無所知,一臉得意。自以為為晉王做了幾件好事,等他日晉王得了勢,自己好平步青雲更進一步,事事依舊是我行我素。
不過最近這幾段時間,他的日子可過的沒有這麼舒服。
自從上次陳平偷聽到劉二奎跟江善財的談話之後,婉如就知道大乾商行的貨船被鑿一事,是背後的某位王爺在給晉王製造麻煩。
那件事在城裏掀起了不小的風波,通判李仁安親自帶人調查,也抓了不少人,不過也都是些無辜之人,真正的幕後黑手四海幫,他卻並沒有動手。或許真是江善財跟他說的話起了作用,他擔心四海幫私下裏報複他,這才指鹿為馬。
之後城裏確實消停了一段時間,不過婉如怎麼會讓這件事就此打住,既然那背後之人想隔岸觀火,那不如就讓這把火燒得更旺些。
果然沒過多久,又出了一件大事,大乾商行的船在前往益州的途中又出了事,落葉城通往益州的途中有一處淺灘,有經驗的船工都能平穩渡過,隻不過多花點時間而已。這次大乾商行的船在這裏卻著了道兒,不知道船工喝酒誤事還是什麼原因,船撞上了礁石,落葉城到益州,走烏江本來就是順流而下,速度比較快,這一下子可不得了,船雖然沒翻,可貨物卻掉下去了不少,聽說還有人落水,最後雖然平安到了益州碼頭,可卸貨的時候才發現損失了一批很值錢的貨物,益州那邊的掌櫃向大乾商行索賠,可他們依舊還是那副態度,隻願意補償一部分,如果不滿意隻能去府衙報官處理了,結果可想而知了,孫敬知還是以各種理由搪塞推諉。
那掌櫃無奈,隻能回益州,向益州府衙報官,可知府吳謙顯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知道這件事牽連甚廣,背後更是盤根錯節,怎會願意主動插手此事,最後以大乾商行不屬益州府管轄為由拒接了這件案子,不過他與孫敬知不同,他告訴掌櫃:自己雖然無權辦理此案,但你畢竟是我益州商戶,我會寫信給落葉城府衙,請他們盡快處理這件事。
那掌櫃雖有些無奈,可知府所說也不假,大乾商行在落葉城,他確實無權管轄,更何況知府還願意幫自己寫信,他也沒了怨言。可究竟吳謙有沒有寫那封信,就隻有天知道了。
此事一出,又是鬧得滿城風雨。大乾商行的貨運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本來落葉城願意找他們運貨的商戶就不多,他們才多是做些外麵商戶的生意,這一下子整個益州的商戶都知道了他們大乾商行不靠譜,貨物造成了損失不僅不會賠償,還聯合知府仗勢欺人。一下子整個落葉城的商戶可是出了名了,很多以前合作的商戶都不跟他們合作了,他們隻能在背地裏指責大乾商行,壞了落葉城商行的信譽,更是有商戶聯合起來去縣衙找知府孫敬知,要求他嚴肅處理大乾商行這件事情。
這一下子,他可有些為難了。這些商戶關乎著落葉城的民生 稅賦,往大了說關乎他的政績,他如果繼續不了了之,那事情早晚會鬧大的。
可真要認真處理此事,就需要讓大乾商行按約定賠付那些商戶的損失,那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而且一旦開了這個頭,那之前那些商戶的損失又該如何處理,這些可都是晉王的錢。他一時間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整日裏都在府裏急著思考對策。
因為此事,通判李仁安也沒少挨罵,孫敬知一直怪他沒有找到那幕後之人,李仁安也是一臉的無辜,事後他找過那個醉酒的船工,可那人也是稀裏糊塗,一無所知。所有的船工都知道他平日裏根本就不好喝酒,更沒有酒癮,怎麼可能會在船上喝醉酒,李仁安一氣之下把他抓進了大牢,可不論他如何刑訊逼供,那人都是一無所知。李仁安見狀也知道他沒有說謊,他也有想過是外人所為,最開始想到的就是四海商行,因為之前那次就是他們搞得鬼,可苦於無憑無據,他也不能無辜抓人,那些可都是亡命之徒。麵對孫敬知的指責,他也是有口難言,二人本來都是晉王的棋子,可此時心中卻也有了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