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班師回朝(下)(1 / 2)

@@@

周一第四更,大家收藏推薦點擊呀。老狼繼續努力,晚上12點左右再更新。

@@@

我們一行數十人連忙讓到道路一側,翻身下馬,單膝跪在地上,等候聖駕經過。

誰知道那龐大的隊伍並沒有從我們的麵前消失掉,而是在先頭隊伍經過我們麵前的時候就停了下來,接著就有承旨官飛馬來到我們麵前,翻身下馬,宣讀皇帝的聖旨。

聖旨上麵寫得儷四駢六的,極盡咬文嚼字之能事,而我們又處於懵懵懂懂的狀態,因此具體什麼內容我們都沒有聽清楚,隻是聽到一句,就是天子親率文武百官前來迎接我們了。

還沒有等我們反應過來,那承旨官一揮手,立刻有幾個小黃門捧著幾件袍子衝了上來,直接將我們沾染了雪花和泥水的戰袍界下,換上了嶄新的袍服。

那承旨官不住地道歉,“楊大將軍,多有得罪了!不過各位總不能穿著髒了的袍子去見聖駕吧,這些新袍子都是內廷監造專門賞賜給功臣的,雖然有些倉促,但是大小還是很合身的!”

我一看,果然袍子的質地很好,繡工也屬上乘,衣領和袖口上都密密地鑲了金線,賜給楊繼業的是一襲紫袍,佩有金紫雙魚袋,並賜玉帶,而我們兄弟三人穿的就是緋袍了,佩的也成了銀魚袋。

緋袍可是算得上中級官員了,知府通判一級的官員們才有機會穿上緋袍,至於知縣等小官吏就隻能著綠袍了,再次一些的著青袍,去了一趟邊關,就撈了三件紅袍回來,倒也劃算得很,這位太宗皇帝真的很慷慨呢!

按照唐時舊例,賜五品以上官員魚袋,飾以金銀,內裝魚符,出入宮庭時須經檢查,以防止作偽。武則天時,曾改佩魚為佩龜,賀知章就有過解金龜換酒的經曆。三品以上穿紫衣者用金飾魚袋,五品以上穿緋衣者用銀魚袋,此即為章服製度。至宋後這種做法被視為一種特殊的恩賜,不再用魚符,而直接於袋上用金銀飾為魚形,親王有被賜以玉魚者。金魚袋紫色衣稱為“金紫”,銀魚袋緋色衣稱為“銀緋”,一旦受賜,十分榮耀。

至於楊繼業,他本身已經是一品大員,穿上紫袍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是皇帝禦賜的袍服意義又是不同,更何況還賜了金紫雙魚袋,這可不是尋常的大臣所能夠得到的榮耀。

皇帝的儀仗到了前方開闊地帶就停了下來,接著又有承旨官前來宣詔,命我們上前見駕。

我們隨著承旨官依照進見的規矩亦步亦趨地來到天子車駕之前,正打算行跪拜之禮的時候,太宗皇帝居然從車駕上主動走出來了,直接將楊繼業攙扶住,免了我們的例行跪拜,然後溫言稱讚了兩聲後,拉了楊繼業的手,上了車駕,往宮中而去。

我們兄弟三人重新上了戰馬,跟在車駕的後麵,一同入宮。

此時,街道的兩麵有無數的百姓競相圍觀,夾道歡迎得勝歸來的將士們,我們兄弟三人身著鮮豔的緋服,在人群之中顯得格外出眾,自是成了京師百姓的口中焦點人物,迎來一陣陣歡呼,可惜現在正值隆冬,否則必定有許多少女往我們的身上拋擲鮮花繡球什麼的。沿街的餐館客棧什麼的就比較精明,打出了有功將士三折優惠的宣傳標語,想來我們以後上街吃飯都可以盡情賒帳了。

酒是上好的山西杏花村老白汾酒,窖藏三十年絕對沒有半點含糊。菜是京師中的四大禦廚精心製作的好菜,單是材料就足足準備了三天三夜。

太宗皇帝選擇了承天樓作為君臣宴飲的地方,高達十二丈的五層樓閣也隻有皇家才有此氣魄和實力使用,文武大臣們按照職位的高低占據了承天樓的最上麵的三層,而下麵的兩層則是歸歌姬與廚師侍衛等人使用的,整個承天樓上人來人往,一派熱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