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誰也不欠誰的第四節 小金庫必須要有!(2 / 2)

果然,冀察軍區新建,郭司令、劉政委兩手空空,連買糧的錢都成問題。楊德才一說出這注財寶的事,冀察區黨委所有領導幹部都歡呼雀躍,要楊德才立即領部隊挖出帶回。

楊德才挖財寶,是不是都帶回來了?給沒給一分區留?大家並不知道。但大家可以猜到,埋藏財寶的地點在易縣。若非易縣本地人,是很難知道埋藏財寶的準確地點在什麼地方。

楊德才要參謀大楊浩組建一個區隊,條件之一,就是不要易縣本地人參加。如果地下都挖空了,還擔心什麼保密的事呢?這說明,還是給一分區留下不少。否則,就太絕人情,也不合道理。

楊浩奇怪的問:不是說要保密嗎?怎麼你們早就都知道了?現在還說了出來。

有人對他說了,我們這些老一分區,整天在楊司令身邊,有什麼能瞞得過我們。我們山西有個故事,一個鄉村的小財主,家裏有幾個錢,他到處掖著、藏著、瞞著,怕人算計他。有一天一進城裏,發發現有錢人那麼多,還都是有大錢的。他自己對自己說:你那點小錢,算什麼呢?人家那錢才算是錢呢。

晨光哈哈大笑了起來。後來楊浩得知,冀察軍區先一步進入張家口,可是實實在在發了一筆想象不到的大財。這不是指的那些日本留下的軍用倉庫,這些倉庫冀察的部隊帶不走,大都還是要上繳給晉察冀的。

冀察軍區得到的,是那些蒙漢族大小漢奸留下的大批金銀財寶,多的你想都想不到。據說,看到這麼多的財寶,郭司令、劉政委的眼都直了。他們問楊德才,當年一分區楊司令如何處理?

楊德才的回答是,聶老總早有過吩咐:自己留一半,上繳給軍區一半。郭司令說,好,咱就按那樣處理,給軍區一半。但留下的另一半不得聲張,由政委劉道生親自保管,就放在張家口西兵營冀察軍區政治部劉政委的辦公室裏。

1946年2月以後晉察冀軍區相應中央和平號召大裁軍,郭天民、劉道生私下裏瞞兵一萬,自己養起來。這一萬人的吃喝穿,所費錢財不是小數,靠的就是這些飛來橫財。

這批大注財寶的故事,在晉察冀、包括冀察軍區退出張家口時還要詳細講到。劉道生可不像楊成武,自己主動把財寶上繳,他選擇了帶著自己的一幫政治部親信,彭澎、王誌廉為首,跟隨劉政委並押送著這批財寶到冀東去。

當年跟隨劉政委前往冀東的,是已經改編成冀察軍區軍政幹部學校的學員三個區隊一百多人。都是當年清一色一分區教導大隊的老兵。但劉政委到了冀東,冀東當時還是屬於晉察冀的領導,與晉察冀脫鉤、歸東北軍區管理還是在這以後的事情。劉道生最終還是把這批財寶歸還給了晉察冀軍區。

看到這段往事,大家就明白了為啥楊棒子一官複原職就急著去弄槍支彈藥了嗎?並不是說他真的缺這些東西的,而是一直在他心頭壓著的那件事必須盡快地處理掉了!

從郭家堡子那起出來的大批金銀財寶,被調查前因為形勢緊張,他和洪梅、老馮商量了先扣著不動,等緩一緩再向上彙報,糧食那玩意發給部隊和老鄉們,吃了就吃了,問題不大,這些多的錢壓在手裏,事才大呢!

所以用打鬼子火車和物資的這個行動呢,作為一個引子,能讓楊棒子把這批財寶的來龍去脈呢去和軍區交待清楚,畢竟立了戰功又給軍區送去了那麼多的東西,聶老總心情好,不會一下子就給楊棒子大黑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