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書友問俺,你的楊棒子又回到了當年平型關之戰的舊址那組織戰鬥了,文中提到了平型關之戰,這一仗是不是八路軍對日作戰的第一仗呢?
俺告訴你們,在正式的官方文獻中的確是把平型關的伏擊戰列為是對日作戰的第一仗的,但其實在平型關戰役開始的前一天,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已經在腰站同日軍打了一場遭遇戰和阻擊戰了,要說是八路軍這麼多的部隊裏,誰是開的對日作戰的第一槍,的確是楊成武所部!
1937年9月22日,楊成武率獨立團1700餘人,在山西省原平縣分乘國民黨軍(閻錫山晉軍)五十多輛卡車,向東奔往大營鎮。從原平經代縣向東400裏地,一路上成群結夥的都是國民黨潰兵。公路兩邊的壕溝裏,被逃跑的國民黨軍丟棄的機槍、山炮、子彈,隨處可見。
一個原獨立團老兵回憶:“國民黨政府不肯發給獨立團一槍一彈,可是眼下路邊、地頭到處都有國民黨潰軍遺棄的槍支彈藥,甚至有嶄新的機槍和整箱整箱的子彈。看到這些東西,二排長就叫車稍稍停一下,讓戰士們下去趕緊扛回來,分發給大家。真是好東西啊!戰士們的子彈袋和挎包裏裝得滿滿的,大家都說‘發財了’。”
楊成武離開的時候,是當麵從聶榮臻手裏接受的任務,當他們趕到大營的時候,**率115師師部已經等候在那裏。八路軍的真抗日,同大批國民黨軍的不抗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年的大批愛國青年自覺選擇加入到真正堅決抗日的八路軍,而不是一路潰逃的國民黨軍,就是根據這眼前所能看見的最基本的事實。
1937年9月以前,國民黨軍在華北有軍隊近八十萬。基本上是晉綏軍、西北軍等地方部隊,而第一線進攻的日軍,不到六萬。其中,進攻山西方向的阪垣第五師團。不過兩萬多人。但國民黨軍一路潰敗,毫無抵抗還手之力。閻錫山隻好把保衛他山西老窩的希望,放在剛到前線的八路軍的身上。
改編成八路軍以後的獨立團,在成立一分區以前,跟日本鬼子一接觸就打了兩仗。一個是腰站阻擊戰,另一個是馮家溝伏擊戰(最後一個義泉嶺伏擊戰屬於馮家溝伏擊戰一部分)。
腰站在平型關以東,在河北省淶源縣通往山西省靈丘縣的公路正中間。日軍已先於獨立團占領了腰站。
楊成武的回憶錄中,22日晚,他從**處接受任務之後。帶領獨立團連夜行軍一百來裏路。23日淩晨。趕到上寨。
這幾個地名,搞清楚了它們各自的地理位置:大營鎮,屬繁峙縣;上寨(現在是上寨鎮)。屬靈丘縣;腰站,算是山西省與河北省的交界之處的河北省境內。屬河北省淶源縣。大營鎮距上寨一百來裏地,上寨又距腰站(附近的上下北泉村)三十來裏地。
腰站所在的高山,叫“驛馬嶺”,嶺東為河北省,嶺西為山西省,山頂有個馬鞍形的隘口,腰站居隘口正中。
1937年9月23日中午,獨立團偵察分隊(獨立團,原來的偵察參謀馬輝。改編八路軍之後,馬輝改任團部特務連連長,偵察參謀改由原紅一師三團參謀長熊招來擔任。熊招來,就是後來一分區的熊奎。當時他帶著一個便衣班到靈丘縣城以南的太白山偵察)報告,從張家口、蔚縣、廣靈出動的日軍第5師團(板垣師團)第21旅先頭部隊已進占靈丘城,有向平型關前進的跡象;由易縣西進之敵,亦於昨晚占領淶源城。
115師當即於上寨召開全師幹部會,分析戰局,明確任務,強調打好第一仗的意義。命令獨立團立即插到腰站、馮家溝地區,阻擊由泳源、廣靈兩個方向向靈丘、平型關增援之敵,截擊從平型關潰退之敵,保證師主力完成在平型關殲敵的任務。
(據時任國民黨61軍軍長的陳長捷回憶,閻錫山曾訂了一個把日軍放進平型關內加以圍殲的決戰計劃,可是後來計劃改變未能實施,9月中旬,日軍板垣師團主力從廣靈、蔚縣分路向靈丘急進。9月19日是中秋節,孟憲吉獨立第8旅奉閻錫山命令前往平型關,21日占領了平型關陣地。日軍先頭部隊在9月21日午夜已經到達平型關下,開始向晉綏軍發動第一次進攻。進攻的日軍是第5師團第21旅團長三浦敏事少將率領的共約4個大隊的兵力。而115師伏擊的,正是21旅團的輜重部隊,和獨立第8旅配合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