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咋也要吃頓餃子 第三節 致命武器(2 / 2)

華北方麵軍總結了岡村寧次上任以來的幾次大規模對八路的掃蕩行動,在1941-42年的崗村寧次指揮的對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的作戰中,他所做出的最大軍事策略上的改變就是不再視八路為鱗介之癢,這和以往的曆任華北方麵軍最高指揮官的看法的確是不同的,具體到戰術的運用呢歸納起來有四點。

第一:重點使用後來世界各國

特種作戰部隊雛形(特種部隊)

1941年日軍對太行根據地的“大掃蕩”中,出現了五支“特別挺進殺人隊”,由中尉或大尉級軍官率領,化裝成農民、難民甚至乞丐,操一口流利漢語,目標很明確——偵察,接近並摧毀八路軍總部和軍區級機關。日軍各路掃蕩大部隊的配置均圍繞這些“特別挺進殺人隊”展開,八路軍在這次大掃蕩中蒙受重大損失。

第二:囚籠政策

岡村寧次清楚地知道: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可信,日軍戰術情報的價值不在於獲取而在於分析,華北方麵軍的參謀部極擅於這種分析。他能從戰術體係的設置上解決快速性問題,“囚籠戰術”的核心是在困住八路軍的同時,保持日軍的快速反應水平。並且利用對手的情報優勢,示敵以假,聲東擊西,努力爭獲戰役主動權。

按道理做為占領軍,應該摧毀敵國原有的社會政治基礎形態。而岡村寧次恰恰相反,在軍事上推行“囚籠戰術”(十分有效,算得上是反製遊擊戰的一種經典戰術)的同時,借鑒保甲連坐,強化鄉鎮維持會,使大批“準治安區”變成了“治安區”(如果再搞點暫住證,口糧配給,土改之類什麼的,很難想象遊擊隊還能在準治安區立足生存)。

第三:岡村寧次最擅長的還是在民眾皆敵的條件下隱蔽戰役意圖(“五一大掃蕩”與河南會戰的戰役準備可稱為經典)。

他采取的方法是將從滿洲和華北其它戰場抽調的兵力以換部隊不換番號等方式,悄然靠前集結,在作戰物資的儲備上采取多頻次、偽裝化、無重點、無規律的做法,成功地實現了戰役意圖隱蔽,使冀中軍區呂正操部在“五一大掃蕩”中遭遇重大損失,甚至出現師一級建製單位(軍分區)被打掉的情況,主力被迫撤出冀中平原,退往太行與晉西北軍區賀龍部會合。

而在河南會戰中,岡村寧次將戰車師團由塞北隱蔽調入河南,使黃河地區的國民黨軍猝不及防,中條山之役湯恩伯部主力遭到慘重損失

4)三光政策

另外,岡村寧次針對八路軍遊擊戰略的特點,集中很大力量於扼殺抗日根據地的生存條件,一方麵牢牢控守富裕的京津地區和冀中平原,另一方麵摧毀山區根據地的基本生存條件,“三光政策”是殘酷的,但戰術上是有效的。這使八路軍遭到了重大的挫折,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華北派遣軍的兵力不斷被抽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軍區才緩過一口氣。

而這次力圖一舉解決華北八路軍根據地的行動呢,岡村寧次是把清水大佐的特戰聯隊作為一件秘密武器使用的,同時也是作為致命武器要在最合適的時間投入到最適合的地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