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之陳正湘與楊成武1(2 / 2)

陳正湘交涉不成,心懷芥蒂,但又無可奈何。“陳還是從團結的願望出發,也就算了(王平回憶陳正湘)。”直到晉察冀軍區撤退出張家口,聶榮臻將原張家口教導旅(旅長李湘、旅政委張明河)給了陳正湘,才算是補足了這個旅的虧空。

問題是,這段曆史是客觀發生的,是真實的曆史場景而不是人為編造出來的虛構的曆史。你陳正湘不在乎,可旁觀者有在乎的,他們也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老紅軍幹部。於是,在陳正湘去世之後,他們留下了這些文字。

羅文坊是紅軍政治保衛局幹部出身,1939年,他擔任冀中軍區鋤奸部部長期間,冀中的肅反擴大化與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他的回憶還是具有曆史價值的。1937年11月,晉察冀軍區派鄧華、陳正湘到一分區工作,隨同去的幹部中,羅文坊是其中的一個。羅文坊回憶:當時獨立團的二營在紫荊關,營長肖思明。陳正湘一到一分區,就露了一手,他隻用了兩個連,就打下了易縣縣城。當時朱遵斌在淶源縣當縣長,鄧華吩咐,立即通知朱朱遵斌,派牲口到易縣來拉戰利品。

王平回憶:“正湘同誌非常正直,他對不良的作風是看不慣的。在會上,在聶老總處,別人不敢講,正湘同誌敢講,所以也得罪過人。有些人那是老虎屁股呀,可他敢摸。”“正湘同誌……從不誇耀自己,比如黃土嶺戰鬥中,……戰場上是由正湘同誌指揮的。”“他親自指揮炮兵擊斃日寇阿部規秀中將,那可是在抗戰中我八路軍打死日軍級別最高的將領,但他從沒有因此張揚過。可是有的人卻把功勞歸在自己的身上。事實就是事實嘛,這麼搞有什麼意思?”

羅元發回憶說:“可以說,抗戰時期一分區所打的重要戰鬥,差不多都是正湘同誌率一團打的。”

孫毅回憶:“聶老總對老陳的印象很好。打死日寇中將阿部規秀,那就是老陳親自指揮打的,並不是別的什麼人指揮打的。”

傅崇碧回憶說:“就我所親身經曆而言,晉察冀軍區在解放戰爭中,四縱打的硬仗最多。一次,軍區調四縱的主力去加強兄弟部隊,正湘同誌毫無怨言,無保留地去辦。”

馬輝回憶說:“陳司令指揮的戰鬥,沒有打不贏的。他組織戰鬥、戰役非常細,考慮事情相當周密,所以打一仗勝一仗。”馬輝特別強調:“他為人忠厚,非常正直,處理事情沒有私心,不分親疏,一視同仁,秉公而斷,他的人品是沒有挑的。”

後來的河北省軍區副司令王茂全(今天還活著)說:“抗戰初期,一分區打開局麵,解放了那麼多城鎮、鄉村,其主要功勞,應該說是陳正湘的。”

講了以上這麼多,不知道讀者們明白了沒有?當時的整個晉察冀軍區私下裏有個議論,說一分區的天下,是陳正湘打下來的。尤其黃土嶺一戰之後,這樣的議論更加強烈,說楊成武貪了陳正湘的功勞。王平上將的話集中代表了這樣的意見。這樣的議論,楊成武不可能不知道,陳正湘也不可能不知道,聶榮臻更不可能不知道。

官方記載下的曆史,能留下這些真實的史料嗎?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公道自在人心。”什麼時候允許人們說出心裏話,那時候就看見了真正的曆史。

所以,執春秋之筆,講真話,說著容易,做起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