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現在的主要能源是石油與煤炭,這些統稱為化石能源,意思就是主要由億萬年前動植物的屍體沉積轉化而成,儲量雖然巨大但是也經不起人類這麼玩命般的折騰,用完就傻眼了,而且石油煤炭的儲藏地點都比較集中,所以分配不均的情況時有發生,近代幾次大規模的戰爭也都是因能源而起,再加上石油、煤炭燃燒時產生的廢氣殘渣等對環境汙染極其嚴重,為此人類一直再探索新能源的開發。
有沒有一種能夠代替石油,煤炭的新型能源呢?而且要高效環保無汙染,當然最關鍵的是要可再生,通俗點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為此,全世界多少科學家從黑發人熬成了白發人,從院士熬成了烈士,但始終都沒有拿出一個確實可行的方案。
核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太陽能紛紛被提上議程,卻始終沒有可靠的解決方案。
然而誰能想到,困擾人類上百年的能源問題,竟然被一個毫不起眼的年輕人,改變了這種現狀,甚至改變了人類的發展曆程。
時間就像一條大河,帶走了多少夢想與衝動,留下的隻是後人的唏噓而已。
7月的西京市相當悶熱,華國四大火爐的三伏天可不是說著玩的,在這睡在涼席上能把人烤成鐵板牛柳的天氣裏,仍然有不少宅男悶在家裏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王濤就是其中之一。
光溜溜的後背,灰色的大短褲,瘦小的身板,600度的眼鏡片,塌塌的鼻子和厚厚的嘴唇,再加上下巴上長短不一的胡子茬,任何一個見到王濤的人都無法把他和改變人類曆史的發明家聯係起來,在外人看來,這小子完全就是一瘦猴宅男,估計隻有那一頭能和愛因斯坦媲美的蓬亂發型,才是王濤身上唯一與科學沾邊的地方。
此時的王濤,正端坐出租屋的餐(書)桌前,非常仔細的擺弄一個金屬圓環。這個金屬環呈黃銅色,其實就是銅環,環體上連接了幾根導線,有的接在電腦主機上,有的接在電池組成的簡易電源上,還有幾跟導線搭拉著,連著幾個電極,王濤的桌子上淩亂地擺放著膠水、剪刀、電池等雜物,甚至還有一桶吃剩了的方便麵。
“我擦,這破玩意越看越不靠譜!”王濤把手裏的連接著電極的金屬環撇到一邊,順手抄起一本舊雜誌,嘩啦啦的翻了起來。
雜誌名叫做《新型體感遊戲設備全解析》,王濤一邊翻弄著書頁,嘴裏一邊嘟囔著:“按書上說的我做的這應該沒錯啊。”仔細看去,書頁裏展示的一種遊戲頭盔,從書中的說明看,這種頭盔並不是很複雜,可以通過感應人腦中電流,來進行遊戲的操作。
隻是......書中的遊戲頭盔異常精美,從拆解圖上看,各種複雜的零部件組合在一起,才能達到感應的效果。
而王濤的複製品就有點慘不忍睹了,相當於勞斯勞斯與自行車的區別,
王濤拿起手邊的金屬環琢磨起來,他從小就對各種電器、機械感興趣,小學3年級的時候拆了家中的雙卡錄音機,在被父母狠揍一頓後,王濤對這些玩意越來越感興趣,到了上初中的時候,家裏的每一樣電器都被他拆過,因此王濤也沒少挨揍,不過憑著他超強的記憶力和良好的發散思維,一般電器出毛病王濤都能手到病除,而且,王濤對於DIY一些小玩意和玩電腦非常感興趣。
可惜,在王濤小時候,這種異於普通孩子的行為被父母理解為多動症,而且在學校裏,老師也認為這孩子屬於沒救了的差等生,會小發明有屁用?玩電腦遊戲能考上一流大學?王濤的數學語文英語成績加起來可沒上過100分,其實王濤完全能學好,為什麼,記憶力好啊,可是他偏偏對這些不感興趣,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在老師與王濤父母多次“耐心教育”未果後,王濤被流放到教室的最後角落,從初中到高中,除了點名,老師基本上都忘了還有這麼一個孩子!
高考,王濤的慘淡成績讓家人和老師同學都沒有感到意外,王濤的父親還算有點人脈,通過各種努力,把王濤安排進一家大型國企,當了一名光榮的電工,父子同在一家單位,隻是部門不同罷了。
王濤本著18歲以後不求家裏人的心態,搬出了自己家,在離工廠不遠的城中村租了一間小房子,過起了宅男的生活。(當然,經常回家混飯是免不了的)。
這個月,王濤所在的單位生產一線放了高溫假,因為實在熱崩了,連路上的野狗走路都是一步三搖晃,廠房裏的溫度至少在四十度往上,王濤這幾天路過書報亭的時候,看到了這本舊雜誌,看到王濤對這本舊書感興趣,報攤老板立刻豪爽的表示買一送一,隨便買份報紙,附贈了這本《新型體感遊戲設備全解析》,回家一翻,馬上就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這上麵將這種體感遊戲設備的每個零部件的照片,組裝過程和遊戲效果都做了詳細的展示,勾起了王濤心中自己動手製造一個的欲望。
心裏的欲望被勾起,加上王濤說幹就幹的性格,就形成了剛才的一幕。
回到那個簡陋的金屬圈身上,王濤擺弄著手裏的金屬圈,將它戴到頭上,把四個從舊心電監測機上拆下來的電極貼在自己太陽穴,額頭,頸椎四個部位,然後再次按下了金屬圈所連接的電源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