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樂樂之前在某紅書上學的菜式不少,加上空間也有一些菜譜,以前閑得無聊的時候還自己烤過蛋糕,蒸過饅頭,鹵過雞腳,做過飲料,所以她一點兒都不虛。
她走到四周都是煙熏痕跡的廚房,先洗鍋,然後從空間拿出米,開始淘米,準備加水直接煮飯。家裏就剩一口大鐵鍋,隻能用這個鍋做。所以唐樂樂把鍋洗好之後就直接下米了,她有點兒生疏地把灶燒起來,還得時刻注意火不能燒太大,否則飯還沒燒熟就先糊了。
又從空間拿出麵粉、不鏽鋼盆,放上點兒酵母開始和麵,和麵有技巧,水和麵粉比例要恰到好處,水不能過多,最好做到‘麵光,盆兒光,手光’的原則,即麵團不粘手也不粘盆,揉出來是光滑的一團。
麵團和好後看起來充滿彈性,白白淨淨十分漂亮,唐樂樂將裝麵團的不鏽鋼盆放到灶台上。因為灶台周圍比較溫暖,剛好足夠發酵。
40多分鍾之後,第一鍋大米飯就出爐了,煮得還不錯,雖然有鍋巴,操作也不如電飯鍋那麼方便,但吃起來挺香的。
唐樂樂又把發酵好的麵粉揉了揉,搓成長條,切成一個個劑子,再揉成饅頭的形狀。用的刀是直接從空間拿的,菜板是原來剩的,看起來像是一個樹樁子的橫截麵,山上樹多,也沒人稀罕搶這菜板兒,唐樂樂看還能用,就不準備重新拿一個了。
三下五除二,直接用一個新盆把飯盛起來,拿出蒸饅頭的蒸隔,往上鋪一層紗布,再把鐵鍋加上水,把饅頭擺在隔板上就開始蒸。
蒸饅頭的同時,唐樂樂把飯舀在一個個紙碗裏,紙碗是收購的大超市裏賣的。這時唐樂樂開始慶幸自己後來又買了一個大型超市的貨,因為很多小東西她都沒想到要買,要是沒有,現在就會十分不方便。
二十多分鍾後,饅頭也蒸好了,唐樂樂把一大盆饅頭放進空間。
連續如此操作數次,唐樂樂直接蒸出了五大盆白麵饅頭,個頂個兒的暄軟蓬鬆,個頂個兒的比成年男子的拳頭還大。
滿滿當當的成果使她無比有成就感。
翌日,唐樂樂又開始蒸饅頭,這次蒸的是三合麵的饅頭,用了玉米麵,高粱麵,白麵一起揉,因為玉米麵和高粱麵顆粒比較粗糙,所以發酵的時間變久了許多。
唐樂樂本來想著要把饅頭做得更粗糙的,可她沒有蕎麥麵。這個年代的黑麵饅頭一般是用高粱麵或者蕎麥麵做的,而蕎麥麵看起來比高粱麵更黑,總之二者口感都不咋好。
不過沒有就沒有吧,將就著用唄,還能咋地。
要是這裏的人知道唐樂樂的想法,定要狠狠啐她一口,這白麵摻著玉米麵高粱麵做的饅頭都算湊合?咋不上天呢!
畢竟好些人連最粗糙的玉米麵和高粱麵都吃不起,甚至會往所謂的黑麵饅頭裏摻大量的野菜碎和糠皮、麩皮。
不太了解人間疾苦的唐樂樂將看起來有點兒黑的麵粉一盆盆的發酵,一鍋鍋的蒸。想了想,還往裏頭切了一些土豆丁和蘿卜丁進去,又蒸出了六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