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種植作物(1 / 2)

唐樂樂向楊梅花借了4斤蕎麥種子,兩斤紅高粱種子,15斤小麥種子,5斤玉米種子,以及一些菜種,準備等春種的時候用,至於紅薯和土豆,她之前在供銷社買了一些。

這個年代糧食的品種跟以後是不一樣的,這時的紅薯都是白心紅薯,吃著粉粉麵麵,很噎人,每畝產量也最多隻有兩千斤不到,低的時候有1500斤;玉米是白玉米,產量極低,畝產300斤不到;土豆是黃心土豆,畝產最多1500斤;

在化肥沒有普及、糧食品種沒有改善的年代,糧食的普遍產量都不是很高,倘若高,那人們早就脫離饑餓了。

唐樂樂空間裏有很多高產量的紅薯和土豆,產量可達一畝5千斤以上,倘若溫度環境適宜,甚至能達到上萬斤,但那樣的產量實在太嚇人了,而且大部分品種不符合當下實際情況,所以沒辦法全部都種。

她空間有一種白心紅薯產量極高,每畝最高能達到上萬斤,最低也有6千斤,黃心土豆也有,畝產至少也能達到5千斤以上,最高產的時候能產8千斤,都跟這個時代的紅薯、土豆長相比較相似,但產量大大不同。

唐樂樂有一個想法,她準備渾水摸魚,種地的時候把高產和低產的土豆、紅薯混起來種,到時誰也分不清,隻能看出她的地產量增加了,但不仔細觀察,也看不出原因。玉米就沒辦法了,很輕易就能看出差別,每一個品種外觀都是不一樣的。

天氣仍然有些冷,但凍土已經融化,不久就迎來了第一場春雨,小雨淅淅瀝瀝,發出清脆的聲響,野草像脫離韁繩的野馬一樣瘋長,沒過幾天就長滿田地,大家夥兒都摩拳擦掌,扛起鋤頭準備春種。

老楊家人跟別的村民一樣,也忙得熱火朝天,唐樂樂觀摩了整整一天老楊家人翻地種田,同時還查閱了許多書籍,幫助她更好的理解如何播種。

第二天她就開始自己翻地,本來楊國順和楊梅花想讓楊衛民來幫她翻,唐樂樂拒絕了,老楊家人那麼忙,她怎麼好意思讓人家來幫她呢?

唐樂樂家正經的地一共有四畝,原主父母去世後,她家的地並沒有被收回,四畝地都分布在院子周圍。院前院後還有一些零碎的泥地,這些土地沒有加入計量,不算在正式麵積內,加起來也有三分地左右。

她準備種半畝紅薯,半畝土豆,一畝玉米,一畝小麥,半畝紅高粱,半畝蕎麥,剩下院前院後地用來播種蔬菜。而之所以要種地,是因為不久之後土地收歸公有,所有的作物產量都不歸農民自己所有了,必須按照工分來分發糧食。但目前來說,農民自己的地種出的產出還都是自己的,所以唐樂樂想抓緊最後一波機會,薅一波羊毛。

跟其他人一樣,唐樂樂戴上草帽防曬,然後拿起鋤頭就開始除草。她先把長得高的野草用鋤頭除掉,堆成一堆。還沒正經用過鋤頭的她感覺很新奇,剛開始揮的時候可有勁兒了,結果不到半個小時就累得腰酸背痛。這具身體還沒有完全恢複,看起來仍是瘦弱的,她喝了兩口靈泉水才緩下來。最終,鋤了一早上才除了一畝地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