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旅行覺者生涯,一念勘破萬般放下;走向世界融入自然,脫胎換骨大愛無疆。安芯行者體悟歸來,靈山拈花笑而不語。

——德禪法師

北京和平寺住持

真正地用心和靈去行走,讓這個世界變得溫柔、平易近人。

——郭敏

《雲南信息報?公益周刊》主編,雲公益傳媒研究院執行院長

去思考、去體驗、去旅行、去公益,安芯的自發行動,恰恰代表了中國80後、90後年輕人走向世界、重建世界觀的一股正能量。

——劉瓊雄

《城市畫報》副主編

我們因為有太多欲望,並且隻滿足於安穩而儒弱的生活,所以生活多是單調、自私而又循規蹈矩的,生命因此也缺少自在與舒展。但1989年出生的女孩安芯,卻以她300多天的環亞洲公益旅行告訴世人,生命其實有太多的可能性,行動可以為想象力插上真實的翅膀——隻要你足夠勇敢足夠善良並且熱愛自由。旅行與為善為什麼不可以融於一體?安芯的汶川行,是邊走邊記錄,用明信片為受損家庭籌款。安芯的印度行,是追尋特裏莎修女的精神,去做臨終關懷義工……

每次聽到她旅行的訊息,都令我會心而笑。因為我會想起她當初打動我的一件事,她想來《南方周末》實習,於是寫了滿滿一文件夾對報紙、社會等方方麵麵的夢想與改善計劃。就是這個細節使我相信,她有夢,並可行之彌遠。

——傅劍鋒

騰訊公司綜合資訊部新聞中心副總監

我?我。行?行。我行?我行。我動?我動。我行我動?我行我動。以行走求解,貫穿於始終。

我想到了一件小事。當年安芯說要去西安參加模擬聯合國比賽,通宵達旦地準備材料,自帶DV,全程跟拍,她在行走,她也在記錄,從始至終。

兩年後,她說她要去義工旅行。我想,義工旅行不但要吃苦,還有風險,一個女孩兒,獨自去奔走,這又需要怎樣的苦情苦意?但她一直在堅持、在困難麵前不退縮、認定目標義無反顧地追尋並全媒體多技能地廣泛記錄。這是有意味的可行可動的人生儀式。

人生有很多儀式。從出生來到這個世界到去世離開這個世界,伴隨一個個儀式,人生完成一個個階段,凝成一次次總結。思想因此成為奔走,生命樹起一塊塊紀念碑。

作為人生的界點,成人,表明一個生命確立了在社會的地位:贏得權力,肩負責任,報效社會。從這裏開始,讓思想變為行動,去奔走吧!

——喻季欣

高級記者,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義工旅行既是探索真實自我的絕妙方法,也是收獲內心幸福的重要途徑,盡管在行走和助人的過程中會遭遇艱辛與挫折,但每個參與其中的人終究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心靈成長。安芯通過她一年義工旅行的獨特思考與深度體驗,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更多新的可能性,隻要你懷揣著一顆接納的心勇敢出發,廣闊多元的世界就在你麵前!

——劉海驊

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