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恒過去雖然有一個當土匪的哥哥,橫行鄉裏,無惡不作,飛橫跋扈,但作為弟弟的他平常卻是一個循規蹈矩、性情溫和之人,既不愛出風頭,也不愛招惹是非,以至於外人看上去以為他們倆不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杜建一壞事做絕,但從不勉強弟弟與他為伍。搶來的東西他會分一些給弟弟家,但這些事是通過妯娌之間進行的,兄弟倆表麵上依然是各行其道,井水不犯河水的樣子。
畢竟血濃於水。哥哥杜建一死在楚漢明的手裏,客觀上雖說是自取滅亡,但要說杜建恒內心沒有對楚漢明的仇恨那也是不可能的。就是全世界的人都恨他哥哥,都巴不得他哥哥死,在感情上他還是會站在他哥哥一邊的。他們倆兄弟雖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卻也能夠相互容納、和睦共處。這個可以從杜建一死後嫂嫂變成弟弟的小老婆一事上可見一斑。所以當杜建一命赴黃泉,杜建恒難免會有兔死狐悲的感覺,恨楚漢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隻是杜建恒與楚漢明雖有殺兄之仇,卻也無奈其何,故隻能把這種仇恨深埋在心裏。象他哥哥那樣凶的人都鬥不過楚漢明,那他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讓杜建恒意想不到的是,恨楚漢明的不隻他們杜家,曾經被楚漢明狠狠地教訓過的楚老三,對楚漢明同樣懷恨在心。楚老三領教過楚漢明的厲害,所以盡管他現在是農會的紅人,也不敢對楚漢明有過分的舉動。但因楚漢明個性孤傲,不把農會的人放在眼裏,遇到什麼不平的事又喜歡仗義執言,這樣一來得罪了不少掌權的人。這讓他感覺到報仇的機會來了。
楚老三找到杜建恒,兩個人經過一番密謀,於是出現了杜建恒跑到區政府告狀的一幕。
果然,區政府的人聽到槐樹灣村出了人命案,且殺人犯是國民黨的舊軍人,武藝高強,立即引起高度重視,並隨即抽調了五六個解放軍戰士,由一名排長率領,跟著杜建恒到槐樹灣村實施抓捕。
這一天晚上,楚老三通知楚漢明到農會開會,參與討論村上相關的事情。運動時期,村裏幾乎天天都在開會,每家每戶每個人隨時都可能被通知參加開會。開會在那時已是家常便飯,是常有的事。有時是開大會,有時是開小會;有時是大會開完開小會,有時是小會開完開大會。即使是農忙時節,被通知到的人,無不馬上放下鋤頭扁擔,從田裏或者地裏一路小跑奔向會場。開會可比種莊稼重要多了,因為它關乎一個人的政治態度。你如果不夠積極,本來沒你什麼事,說不定馬上就會有事了。
那天晚上的會開得很長,一直開到深夜。都是說一些反反複複說過的事情。楚漢明照例是竹筒倒豆子,直來直去講。隻是這些和楚漢明多多少少有過言語衝撞的幹部,態度可比平日裏要好很多。所以那天晚上楚漢明說了很多,也說得很痛快。他沒有注意到,在油燈的暗影裏,隨聲附和的楚老三,嘴角卻露出陰冷的笑。
開會開得十分疲憊的楚漢明一個人打著火把回家。
在推開牆門的一刹那,他突然感覺到背脊骨一陣發涼,心裏頭頓時掠過一絲不祥的預感。就在他還沒有來得及作出任何判斷和反應、雙腳剛一踏進牆門的時候,有人大吼了一聲:“拿下他!”立時從牆門頂上跳下兩三個人,把毫無準備的楚漢明撲倒在地,緊接著就是雨點般的拳腳和槍棍落在他的身上,再後來他就漸漸地什麼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