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1 / 1)

從槐樹灣村到縣城,二十裏的路程,除了爬山下坡,沿途要經過幾座村莊。這些村莊平時就是行路人的坐標和參照物:左邊半山腰是鄧家莊,山腳下有一眼泉水,終年流淌不息,清冽甘甜,就叫鄧家水井。到了鄧家水井,大約就走了一半的路程。所以無論是去縣城還是從縣城返回,如果不是因為有要緊事或天色已晚需要趕路,槐樹灣村的人都習慣在此歇腳。

過了鄧家莊地界,再行幾裏路,右邊坡腳就是郭家屯,一排排錯落有致的石板房掩映在綠樹叢中。真是萬幸,那些裝扮了郭家屯多少年多少代的美麗的樹木,竟還完整地保留著,以至於成了周遭農村難得一見的風景。看著郭家屯的風貌,想到蔭佑著槐樹灣村祖祖輩輩的望兒山上眾多的樹木因為大煉鋼鐵受到的劫掠,楚漢明心裏不由得感到一陣悲哀。莫非老天獨愛郭家屯?

郭家屯出去是一段險峻的山路。走完這段山路,眼前出現一片開闊地,是一壩肥沃的稻田——這就到了王莊的地界。

過了王莊,就來到了縣城的邊緣地帶。縣城的外圍都是一畦一畦的菜地。城內居民日常的蔬菜來源,大抵就在這裏。

遠遠地望見了城門洞,楚漢明的步伐慢了下來。他感到腳有些發軟,額上也沁出了細密的汗珠。他肚子裏的那碗稀飯產生的能量已經被這一陣的緊趕慢跑消耗掉了。他餓了。

完全出乎楚漢明的意料,弟媳端上的竟是一碗帶肉的菜和白花花的大米飯!楚漢明餓壞了,端起碗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望著剩下的半碗菜,楚漢明有些不好意思地問弟弟楚漢超:“我可以帶走嗎?”

楚漢超點點頭。當他聽到哥哥說鄉下的集體食堂已經吃不上幹飯時,詫異地問道:“不是說農業大豐收嗎?怎麼弄得連飯都吃不上了?”

“豐收是豐收,但不是到處吹噓的那樣什麼產量翻番啦。你什麼時候見過一塊田打出兩塊田的穀子了?真是邪了門了,上上下下都在講瞎話,還都信。公糧成倍的往上交,集體食堂又有很多的問題,餓飯還不是遲早的事啊。。。。。。我還以為城裏也吃不上飯,就跑過來看看。”

“城裏居民的定量供應都沒變。現在看來種地反而不保險啦?”楚漢超說著遞過一支煙來,楚漢明擺擺手沒有接。“還沒學會呀?”

楚漢超倆夫婦聽了大妹的事,都替哥哥嫂嫂難過,就用言語安慰他。

“隻要你們過得好就行。我們楚家,將來的興旺要靠你們了。”

楚漢明的話說得悲切,三個人都流了眼淚。

楚漢明把侄子從弟媳懷裏抱過來,親了一下,高高舉起,又放下,又舉起。幾個月大的孩子仿佛認識他大伯似的,竟咯咯地笑起來。

“起名字了麼?”

“大名還沒起。小名呢,他生下來八斤重,就叫他小八斤。”弟媳婦笑著說。

“小八斤就小八斤,名字醜點好養呢。不過大名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將來大家都要叫的,要寫在紙上,不是個小事哩。”

“要不大伯給起一個?”楚漢超夫婦倆異口同聲。

“他們這一輩是茂字輩,小八斤是長子長孫,不能忘了要振興家業。。。。。。叫楚茂懷如何?”

“好!那就叫楚茂懷吧。”楚漢超夫婦倆都很高興。

楚漢超是上班時間請假回來的,因為時間還早,他還得再去一趟。他囑咐哥哥在家休息,等他下班回來後帶他出去喝酒。但楚漢明執意要走,他惦記著在家的吳鳳雲。

楚漢超夫婦給孩子他大伯拿了兩把麵條,一小袋米,一小罐豬油。楚漢明也不推辭,又問他們要了一口閑置的炒菜鍋和一個煮飯的鋼精鍋,弄了一個麻布口袋裝起來,倆兄弟就肩並肩地一起出了門。